截止11月27日,全省共有三类基地80个,其中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7个、出口原料备案基地14个、无公害生产基地29个,三类基地100%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等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控措施,监管率达100%;苗种生产单位(自育、自用的除外)72个,持证生产率达100%;苗种生产单位100%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记录等水产品质量安全自控措施;国家级、省级水产原良种场20个,监管率达100%;养殖示范区、出口基地和无公害基地、一般养殖场等养殖环节孔雀石绿、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氯霉素等禁用兽药残留抽检合格。全省已有68个县(市、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占所辖县(区)的67%;发放养殖证8517本、372万亩,占应核发养殖面积的45.9%。
一是突出整治重点,加强督查指导。9月下旬,省农委渔业局会同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组成3个督查组,对合肥、马鞍山、芜湖、安庆、池州、巢湖、宣城七市水产养殖业专项执法行动情况进行督查。重点督查三类基地和苗种生产企业是否依法建立生产记录、用药记录和销售记录等制度,苗种生产企业是否办理苗种生产许可证,是否按批准范围从事水产苗种生产,出口斑点叉尾鮰养殖场是否认真执行安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安徽省农委“关于切实加强出口斑点叉尾鮰养殖场备案与检验检疫管理的通知”规定。督查组现场查阅规模养殖企业和水产良种场生产记录、用药记录、药品、饲料仓库,抽查渔药经营企业,对存在问题及时予以反馈并责令限期整改。通过督查,未发现有使用孔雀石绿、氯霉素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等禁用兽药的现象。各市坚持属地管理原则,按照通知要求,加大对水产重点县市的督查和指导力度,指导出口原料基地按进口国标准进行生产,推动水产专项整治行动有序有效。
二是加大抽检力度,提高整治效果。今年4、7月,省渔业环境检测中心重点对合肥、安庆等11个市,49个点190个鱼样进行例行检测。批发市场鱼样氯霉素、孔雀石绿合格率100%,农贸市场氯霉素、孔雀石绿合格率100%,超市氯霉素合格率94.7%、孔雀石绿合格率100%,养殖基地氯霉素、孔雀石绿合格率100%。9月下旬,省农委渔业局配合国家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对合肥、芜湖、马鞍山市的斑点叉尾鮰、鲤鱼、草鱼、对虾等品种进行了检测;11月中旬根据农业部渔业局安排,又配合上海市水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在全省开展水产品药残抽查检测,对5市8县区17个养殖企业进行采样抽检,采集样品34个。同时,各地积极利用当地资源,结合本辖区所养品种、用药状况,加大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在9、10月份养殖用药高峰期,对辖区内的三类基地和一般养殖场开展药残监督抽查。
三是加快体系建设,完善监管方式。首先是认真抓好26个县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建设,加快进度,规范标准,培训人员,开设了水产品质量检验班,组织36人脱产学习;其次是认真抓好鮰鱼出口基地备案制度建设,会同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印发《关于切实加强出口斑点叉尾鮰养殖场备案与检验检疫管理的通知》,明确责任分工,完善源头监管,强化出口鮰鱼质量安全管理。同时认真抓好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配合环保站抓好三个无公害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
是深入宣传培训,强化协作联动。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渔技部门通过举办培训班、发放宣传材料、现场咨询等方法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兽药管理条理》、《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化合物清单》、《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规章,共举办培训班24期,受训人员1800多人次,印发明白纸2万多份。积极与各新闻媒体认真研究,发掘专项整治行动中的典型案例和线索,反映专项整治行动的措施、成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按照省市县联动、部门联动的工作原则,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动员行政、技术推广、行业协会等各方面力量,多管齐下,形成合力,积极主动与兽医、工商、质检、公安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联合监管的定期通报、案件移送制度,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确保水产品质量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4/2007-12-12/86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