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为了“农田必须是良田”


  相较于一般农田,高标准农田具有农田质量高、产出能力高、抗灾能力高、资源利用效率高等优势和特点,是让农田变良田的关键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2021年,我国新建成高标准农田1.05亿亩。目前,全国已累计建成超9亿亩,形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

  如今,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我国耕地由表及里发生了深刻变化,良田遍布大江南北、沿海内陆。

  在甘肃省山区,原本狭窄的“坡地田”,经过改造变成平整开阔的山地梯田,蔚为壮观令人赞叹。同时配套水肥一体化设施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激发了农业新生机,为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粮食作物实现高产稳产提供了一个示范样本。

  在江苏徐州,这里原本“补丁地、巴掌田,种植收割两困难,灌溉需要跑断腿,涝了只能干瞪眼。”自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如今“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林成网、旱能灌、涝能排、机宜耕”,随之带来的机械化种植、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让当地农民种粮增收实现新突破。

  为让更多的农田变良田,去年9月,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5年建成10.75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1.05亿亩;到2030年建成12亿亩,并改造提升现有高标准农田2.8亿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部署,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扎实落实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加快构建国家、省、市、县四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加大农田建设投入,提高建设质量,确保建一亩、成一亩;进一步调动各地建设主动性和积极性,压实地方责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农田健康值

  质量,关乎耕地的生命。目前,我国耕地的质量总体还不高,中下等质量的耕地占到70%左右。对耕地开展综合治理是重要的应对之策。

  重中之重是黑土地的保护利用,这是由东北粮食生产地位决定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商品量占全国的1/4,调出量占全国的1/3。保护黑土地,就是守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多年来,为保护利用好黑土地,我国探索形成了一批有效治理模式,具体包括:以免耕少耕秸秆覆盖还田为关键技术的防风固土“梨树模式”,以秸秆粉碎、有机肥混合深翻还田,结合玉米-大豆轮作为关键技术的深耕培土“龙江模式”,以秋季秸秆粉碎翻压还田、春季有机肥抛撒搅浆平地的水田“三江模式”等10种黑土地综合治理模式。

  为进一步保护好“耕地中的大熊猫”,2021年,7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任务,到2025年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同时,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思路,指导各地出台黑土地保护实施方案。

  保护黑土地还需要有力的法治保障。2021年12月2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草案)》进行了审议,并对外公布征求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制定的黑土地保护专项法律。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已经走上了依法治土、依法护土的法治道路。

  除了东北黑土地的保护利用,针对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部分区域耕地退化问题的综合治理也同步展开。2021年,农业农村部在江苏等13个省(区、市)耕地土壤酸化问题突出的重点县,开展综合治理试验示范200万亩;在河北等8省(区)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80万亩,推动建设200个集中连片综合示范区。

  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是掌握我国耕地质量状况,摸清耕地家底的一个重要工作。目前,农业农村部已建成国家级耕地质量长期监测点1344个,指导地方建成监测网点1.8万个,形成“合纵连横”的监测网络。同时,统筹开展县域耕地质量等级年度变更调查评价与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试点工作。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耕地 粮食 黑土 水稻
上一篇 : 图片新闻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