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从“一村一品”走向“一带一路”


  

  

  

  

  杨梅茯苓产业和民族风情旅游相结合,形成了靖州“十万梅山风光、百里苗侗画廊”的特色景观。图为太阳坪乡的太阳岛综合农业产业园。李宗阳 摄

  山清水秀的湖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有一串串闪光的名片——“中国杨梅之乡”“中国茯苓之乡”“南方山核桃之乡”……

  近年来,靖州立足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加工园区+种养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全产业链开发,努力打造全国领先、全省样板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

  2018年,园区实现总产值93.59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达72.85亿元,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280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45%。

  

  “五位一体”助力

  杨梅、茯苓、山核桃,俗称“靖州三宝”。

  靖州杨梅素有“江南第一梅”之称,全县栽种杨梅8.9万亩;靖州茯苓交易市场是全国最大的茯苓集散中心,年集散茯苓7.8万吨,占全国70%,出口占全国三分之二;山核桃种植面积居湖南第一,是“国家山核桃栽培与综合加工示范区”。

  如何充分利用资源优势,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靖州发展县域经济、推动精准扶贫的大课题。

  靖州以特色产业为媒介,探索“加工园区+种植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新业态,实践“农工结合、农商结合、农旅结合”三农结合的融合发展新文章。

  从2018年起,靖州连续三年每年安排5000万元财政资金支持产业园建设,连续三年将园内企业税收产生的县级分成收入全额投入产业园建设,将园内非税收入返还产业园,赋予贷款、投入、收益等方面权限,切实激发产业园发展活力。

  农工结合。按照“一区三园”发展模式,建设一个工业集中区,包括茯苓科技产业园、木洞杨梅产业园和飞山现代农业产业园,三个小园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形成多园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农商结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建设商务配套体系、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中心,获批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引进全国大型物流企业和电商企业,形成冷链车、高铁、飞机运输的立体化配送体系。

  农旅结合。将杨梅茯苓和民族风情特色旅游有机结合,建成全国品种最齐全的杨梅品种园、全国最大的杨梅生态博物馆,集杨梅加工、文化、采摘于一体的木洞庄园,形成十万梅山风光、百里苗侗画廊。

  政策给力,产业提升。如今,园区“低小散”嬗变为“高大上”。全县形成了以坳上、艮山口、江东为中心的杨梅产业核心区;以横江桥、新厂、大堡子为中心的山核桃产业核心区;以太阳坪、排牙山为中心的茯苓产业核心区。

  今年六月,第七届中国靖州杨梅节暨产业扶贫促销活动中,全县销售杨梅3.14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2亿元,并带动周边县市销售杨梅1.2万吨;

  去年,靖州在全国10余个省建立了152个茯苓种植示范基地,集散茯苓7.8万吨,占全国的70%。妥妥地实现“世界茯苓看中国,中国茯苓在靖州”的愿景。

  过去三年,园区累计投资6.48亿元,开工建设面积1000亩,三大产业年产值分别达到了12亿元、8.3亿元和4.5亿元。

  太阳坪乡诸葛村贫困户吴永衔,用自家承包的责任山入股靖州湘百仕酒业有限责任公司,营造杨梅林26亩,按合同约定的比例分配利润,杨梅进入盛果期后,仅此一项每年可得纯收入25740元,实现稳定长效脱贫。

  “过去,一年的杨梅只能换几个‘油盐钱’。”坳上镇木洞村梅农李运前是靖州千万梅农中的普通一员,他说,以前起早摸黑,挑着担子上街兜售,价格低还卖不掉。现在,通过多渠道营销,尤其杨梅节的举办、电商渠道的建立、杨梅深加工企业的引进,杨梅不仅不愁卖,价格还一路看涨。

  目前,全县杨梅产业带动贫困群众1.1万人,茯苓产业带动1.2万人,山核桃产业带动9200人,人均分别增收3600元、12000元、3200元。

  

  “接二连三”发力

  “穿行在茂密的梅林中,漫步在悠长的小径上,树上是馋人的杨梅鲜果,山间是迷人的楼台亭阁,路边有醉人的花花草草,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翻看长沙妹子苏洁的朋友圈,一段记录今年杨梅节期间在“中国靖州杨梅生态博物馆”的游记,收获了疯狂点赞。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茯苓 山核桃 品种 农民增收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