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全面实施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破解瓶颈——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从调研看,目前家庭农场最需要的支持是改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路、电、水等方面,这成为贫困地区发展家庭农场的重要瓶颈。

  需要加大道路建设和设施用地支持力度。家庭农场生产场所一般都在田间地头,基本属于农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神经末梢”,“最后一公里”问题凸显。调研组实地调查的玉龙养殖场,猪圈离主干道的1000米道路是临时整理的土路,凹凸不平,遇到下雨天泥泞不堪,严重制约了生猪和生产资料的运送。当问及农场主为什么不能修一条硬化路,原因是不属于农村公路建设范围,如果修建涉及规划、资金等各方面的限制,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目前最急需的是土地深松,虽然农业机械、技术、资金等都没有问题,但由于没有机耕道而无法进行深松作业。这在贵州比较普遍,因缺乏足够的机耕道,一方面自己购买机械无法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专业农机服务也很难覆盖过来,导致农业机械化率较低。同时,调研的家庭农场都不同程度反映了设施用地问题,特别是养殖圈舍用地需求较强。

  需要加大供电配套建设支持力度。调研中了解到,相比企业和合作社,由于自身生产特点,家庭农场用电大多远离现有供电设施,比如大田作物的灌溉用电、养殖场的养殖用电等,不少都需要单建变压器,不但需要投入大量建设资金,而且需要与供电部门反复沟通。比如玉龙养殖场,由于远离现有供电设施,经与供电部门沟通,允许建设一个变压器,但建设费用达20万元,且每年还需缴纳固定的变损费。农场主妻子提到建变压器时忍不住失声痛哭。20万元的变压器建设费用,对一个年收入只有15万元的家庭农场来说,确实是一笔大投入。据了解,当地几家养殖业家庭农场普遍都面临用电难用电贵问题。不仅是养殖农场,种植农场在进行灌溉、初加工、冷藏保鲜等时,也需要大量用电,电费成本已成为家庭农场的一项重要成本。

  需要加大用水设施建设支持力度。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对家庭农场来说,用水至关重要,特别是山区,用水设施建设亟待加强。调研组调研的益林养殖农场,地处半山腰,需要稳定水源满足养殖需求。由于目前供水水压不够,影响正常生产经营,本打算自打一口井,但由于成本太高只能忍痛放弃。用水不足已成为益林养殖农场持续稳定经营、扩大经营规模的瓶颈。调研中还了解到,目前单个家庭农场由于规模较小,很难参与或承担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和实施,部分地方存在项目实施方和设施使用方脱节现象,出现设施不配套、不好用等问题。

  

  多方发力——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进一步加大对家庭农场支持力度。针对家庭农场需求,重点在基础设施、信贷、保险、教育培训等领域积极谋划一批普惠性政策,帮助家庭农场节本增效,提升生产经营能力。建议加快研究出台家庭农场承担或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具体办法,解决家庭农场面临的路、电、水等制约。调研中,家庭农场主迫切希望能以适当方式参与政府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项目,更好实现有效对接。基层同志认为,要进一步优化家庭农场中央财政项目顶层设计,科学设置项目实施内容、任务清单和绩效目标,资金量向贫困地区倾斜。建议一方面将更多的项目实施权下放到地方,另一方面要明确具体任务量,加强绩效考核,进一步压实地方责任,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积极推进家庭农场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融合。建议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过程中,将与其他经营主体合作融合作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家庭农场发挥基础地位作用,采用“家庭农场+合作社”“家庭农场+企业”“家庭农场+社会化服务”等方式发展联合合作。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发展家庭农场协会、家庭农场联盟等组织,实现“抱团闯市场”。

  指导各地切实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各地党委政府要将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工作力度,配强工作力量,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并组织实施。要指导各地准确把握家庭农场发展基本原则,坚持以农户为主体,引导家庭农场以市场化为导向,因地制宜选择产业和品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家庭农场最佳规模效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大棚 猕猴桃 温氏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