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全面实施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


  

  

  

  

  茶农在家庭农场采摘茶叶。资料图

  编者按 日前,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1部门和单位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从基本原则、管理制度、示范引领、政策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下一步培育家庭农场的方向和措施。如何深入理解现阶段出台《指导意见》的背景和意义,《指导意见》又是基于哪些现实情况制定和出台的?请看今日的一线调研和专家解读。

  为实施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深入了解贫困地区家庭农场发展情况,近日,农业农村部政策改革司调研组赴贵州省黔东南州凯里市、丹寨县开展实地调研。从调研情况看,贵州省家庭农场发展成效初显,但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调研组重点走访的4户典型家庭农场都是从小农户发展而来,体现了家庭经营的特点,坚持市场化导向,经营规模适度,且都与合作社或龙头企业等其他不同类型的新型经营主体合作融合,符合家庭农场培育发展方向。同时,这些贫困地区家庭农场普遍面临基础设施缺乏的困境,特别是产业发展必需的道路、水源、电力供应等方面,亟待政府加大支持力度尽快予以解决。

  

  特点鲜明——符合发展方向

  作为贫困地区的典型代表,贵州省以山地农业为主,脱贫攻坚任务重,农业产业发展潜力大。家庭农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重要力量,在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增加贫困地区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贵州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服务等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家庭农场,取得初步成效。

  截至2018年底,全省家庭农场数量达8447家,其中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3236家;家庭农场经营收入23.07亿元,平均每个家庭农场27.31万元;家庭农场雇用贫困户劳动力6125人,辐射带动贫困人口2.37万人。从实地调研看,贵州家庭农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特点:

  符合从小农户中培育发展的初衷。实地调查的4户家庭农场,全部是从小农户发展而来。农场主告诉调研组,通过这些年发展家庭农场,既保证了较高家庭收入,又照顾了孩子和老人,还比较自由,比背井离乡打工强多了。比如丹寨县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主文松,原来在广东、浙江打工做水泥工,不能照顾80多岁的老父亲,2016年回乡兴办了家庭农场开始种植大棚西瓜,目前面积达40亩,一年纯收入约30万元。今年,在外打工的儿子也回来和父母一起种西瓜了。

  体现了经营规模适度的要求。作为典型的山地农业,贵州省家庭农场发展坚持规模适度。实地调研的凯里经济开发区玉龙养殖场,年出栏生猪1500头左右,农场管理主要靠杨胜潮夫妻二人,没有雇工,2016年-2018年年均纯收入达15万余元。丹寨县兴乌益林养殖家庭农场,目前存栏生猪231头,存栏肉牛28头,同时种植了10多亩牧草用于喂牛,实现了种养结合。丹寨县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种植面积稳定在40亩左右。当问及是否有扩大经营规模的打算,农场主都回答不打算扩大,原因是扩大规模后靠家庭劳动力照顾不过来,雇人需要花钱,还不好监督,不划算。可以说,这样的规模是这些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多年来不断摸索的结果,是符合实际的,也是他们总结形成的最佳规模。

  体现了市场导向的规律。家庭农场选择种什么、怎么种,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调研访谈的多户家庭农场,都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起来的,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比如凯里市下司镇苗乡风情家庭农场,创建于2011年,主要种植猕猴桃,最初是由农场主田仁忠的大学毕业生儿子田红军创办,他从四川引进新品种,经过多年探索,目前面积约100亩,而且还与村民一起兴办了猕猴桃种植合作社,又注册成立了专业销售公司,年综合销售收入达180万元,不仅卖自家的产品,还代销附近村民种植的猕猴桃。丹寨县文松大棚西瓜种植家庭农场之所以选择种植西瓜,一方面是农场主文松在浙江打工时学到了西瓜种植技术,另一方面是本地适宜种植大棚西瓜,且市场需求比较稳定,不愁卖。

  体现了多主体融合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家庭农场作为家庭经营的一种形式,在与各种新型经营主体融合发展中处于基础性地位。调研中,苗乡风情家庭农场不但领办合作社和公司,而且带动了附近几个村50多个小农户发展,通过“家庭农场+合作社(公司)”“核心家庭农场+小农户”的方式,把猕猴桃做成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的特色产业。玉龙养殖场与广东温氏集团合作,采用“家庭农场+公司”方式,按照“四提供、一保证、一回收”享受公司服务的同时,也为温氏集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猪供应。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基本的经营方式,充分发挥了微观基础作用,积极与其他新型经营主体联合合作,节约了成本、统一了生产、拓宽了销售,带动了小农户发展,有利于优势互补,实现了互利共赢,是我国未来家庭经营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西瓜 大棚 猕猴桃 温氏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