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防控非洲猪瘟恢复生猪生产九项关键技术


  四要优化饲料加工工艺。为了有效地杀灭ASFV,消除潜在的风险,饲料加工采用高温制粒工艺,主要是提高制粒温度,延长调质时间,保证调质温度>85℃,调质时间超过3分钟以上。对于未达到要求的饲料制粒工艺需增加蒸汽量,确保调质器中物料温度达到850℃以上,并适当延长调质时间。

  五要做好饲料转运。饲料的运输车辆要全面、彻底、有效的消毒处理,对车轮、车厢和驾驶室等部位进行ASFV检测,检测病毒核酸阴性视为合格。同时要与饲料原料运输车辆严格分开,实行专车专运。饲料运输过程中,运输车厢用塑料布和帆布覆盖封闭,需避开疫区的运输路线。饲料应首先从饲料生产车间运送到安全的、无ASFV污染的饲料中转站,不能直接运送进猪场。使用散装料的猪场要注意饲料在装料、运输和卸料过程中的二次污染,平时应对装料口、卸料绞龙采用塑料布包裹密封。

  

  八、改造猪舍,优化生产管理

  通过猪舍改造,御病原于场区之外,优化生产管理,确保猪群健康,是目前和今后开展ASF综合防控的重要举措。

  一要提高认识。场内人员是ASF防控的主体,事关防控成败。应定期开展ASF防控的政策、技术讲座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对ASF危害的认识和防控意识,明确防控关键环节。

  二要确保饮水安全。ASFV通过饮水感染所需的病毒量极低,必须确保饮水安全,切断病毒经水传播途径。选用深井水或自来水饮用和冲洗猪栏,对水源经常抽检,及时消毒,消毒剂可选用漂白粉、次氯酸钠、二氯异氰脲酸钠、三氯异氰脲酸、二氧化氯等氯消毒剂。

  三要做好“四流”管理。确保“车流、人流、物流、猪流”不带毒,最大程度降低传播风险,有效切断传播途径。对进场“四流”开展ASFV检测,确保无ASFV污染。实施饲料等重要物资的中转,建立猪只销售中转站,人员实行72小时隔离,有条件应采样进行ASFV监测。对入场物资进行清洗、消毒、烘干,如对所有进入生产区的物品、药品必须经过臭氧消毒2小时,存放24小时后可以进入生产区。

  四要改善环境条件。做好猪舍内的卫生清理工作,保证舍内环境干净,空气流通,地面干燥,环境温度适宜;做好猪舍内的防寒以及防暑工作,尤其母猪舍和保育猪舍,减少应激;做好猪舍外的环境消毒,保证每周对猪舍消毒1-2次;增加防鸟、防鼠、空气过滤设施设备,全封闭式运行,经常性的灭蝇、灭蚊,阻断鸟、鼠、蚊、蝇传播。

  五要优化猪场设计。严格参照“规模猪场建设(GB/T 17824.1)、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建设规范(NY/T1568)、标准化养殖场生猪(NY/T2661)、规模猪场环境参数及环境管理(GB/T17824.3)、规模猪场清洁生产技术规范(GB/T32149)、种公猪站建设技术规范(NY/T2077)”等技术规范进行选址,远离居民区;实施自繁自养设计,一定时间内种源自给自足;不同功能区独立设计,尤其要注意进出道路运猪车辆的清洗以及人员吃、住、排便的处理应与核心生产区保持独立;猪舍全封闭设计,避免鸟、鼠、蚊、蝇进入猪舍;猪舍实行单元化生产,进风、排风独立运行;雨污严格分开;净道污道严格分开;自动化、智能化设计,尽量减少人员和车辆使用;优选设备,减少人员维护;建立车辆多级洗消和烘干中心。

  

  九、提升屠宰场的生物安全等级

  屠宰场是生猪的集散地,也是ASFV的集散地,提升其生物安全等级有利于降低ASFV的污染和扩散风险。

  一要强化屠宰场人员培训和管理,提高ASF防控认识。屠宰场和肉品加工厂应对所有员工进行ASF防控和处置的专题培训。

  二要加强生产环境控制和监测。对屠宰场外200米范围内进行定期巡查,如果发现疑似ASF情况的车辆或物品,应立即做好隔离和消毒处理。加强进出屠宰场车辆、场区车间等的日常消毒,强化场区内外的灭鼠措施。在车间外,如走廊、过往通道等按照灭蝇灯,防止ASFV通过苍蝇传播如车间产品。定期在待宰圈、电麻前生猪通道、放血槽、盛血器、脱毛池、屠宰场总排水沟、屠宰线、加工车间、加工设备、冷库的表面或墙面进行采样,用于ASFV检测。

  另外,屠宰场的进猪台,必须每天实施清洗消毒;运猪车驶离该场时,必须进行清洗消毒。

  三要做好生猪宰前巡检及检验检疫。在屠宰场,由驻场官方兽医查验车辆及相关动物检疫证明,并进行群体检查(病死猪、临床症状、测量体温)。如有疑似病例,应及时进行确诊。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检测 处理 饲料 母猪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