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坚守初心使命 推动乡村振兴


  

  一、学习总书记对我国国情农情的深邃思考和深刻把握,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自觉性

  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既有他七年知青岁月、几十年从政经历的实践结晶,也有他长期思考“三农”工作、不断探索乡村发展规律的理论积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传承了我们党始终重视农业农村、始终依靠亿万农民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不仅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当好了“压舱石”,而且为应对外部形势风云变幻提供了重要支撑。

  

  二、学习总书记对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增强研究制定政策的前瞻性

  回顾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可以发现,他在福建工作时就创新性地推进扶贫工作,在浙江主政时提出“两山”理念、主推城乡融合,许多思想都具有非凡的超前性、前瞻性。担任总书记后,他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三农”事业发展进入到全新境界。在读总书记重要论述时,能够深深感觉到他对城乡发展规律、对农村发展趋势的深刻洞察和精准把握,因此要学习总书记超前谋划、开拓引领的大思路,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三农”发展全局的理解和把握。

  

  三、学习总书记统揽全局的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增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坚定性

  总书记在“三农”重大战略问题上定向把舵,看得准、拿得定,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2013年当粮食实现“十连增”、“是否坚持粮食自给”的争论有所抬头时,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端在自己手里,饭碗里主要装中国粮。一锤定音,不争论,让我们在粮食安全这个战略问题上牢牢掌握了主动权。因此,要深刻领会总书记的政治智慧,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锻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党的“三农”政策贯彻好、执行好。

  

  夯实理论基础 拓展工作思路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 徐晶莹

  通过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解和掌握,审视了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增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性,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更增强了做好“三农”工作、认真履职尽责的自觉性。

  

  一、对总书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三农”工作、推进“三农”工作的价值判断和方法论认识更加清晰明确

  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对“我是谁”“为了谁”的认识更清晰了;通过学习,掌握了用科学方法论指导工作,谋划和推动工作;通过学习交流,学会了方法论,当面临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次的挑战,工作中再遇到困难时,心里不怯了、更自信了。

  

  二、对粮食安全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全局性、战略性、历史性重大问题的认识更加系统全面

  树立正确的粮食安全观,必须从政治和战略的高度来把握和认识,时刻牢记“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战略任务;必须从历史性、全局性高度来认识乡村振兴战略,深刻理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紧密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推进生产、生态、生活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原则。

  

  三、对用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武装头脑的需求更加迫切和有针对性

  不少同志结合自己在日常政策研究、项目管理、调查研究、接待群众来访、处理离退休干部难题、科技研究、人才培养等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对自觉认识和运用总书记提出的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六种思维”的水平和能力提高了,对农业农村发展中“农民被上楼”“土地被流转”“宅基地被侵占”等问题的认识和应对能力提升了,掌握了客观研判、正确运用习近平总书记思想精髓和科学方法的理论武器。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牦牛 农民群众 可持续发展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