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7日,首届(2019)中国草牧业发展论坛暨2019中国(内蒙古)国际畜牧业机械博览会在内蒙古赤峰市召开。
据了解,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当年,在全国12个省区安排37个县开展草牧业试验试点。4年来,各地积极探索创新,立足资源禀赋,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体制机制,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草牧游融合、暖牧冷饲生产、牧繁农育、饲草集约化生产、人工草场高效划区轮牧和草牧一体化绿色循环等发展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取得了积极成效。在试点示范带动下,我国优质牧草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草食畜牧业生产方式加快转变、草牧业生产效率和水平持续提升,草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
同时,在人工种草方面得到了长足发展,草牧业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从国外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自主研发出一批适用于草牧业发展的机械设备,从整地、耕、种、播到管护、到收获加工一系列的机械设备填补了我国草牧业发展的空白。
会议提出,从总体上看,我国草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基础还不稳固,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不少。在当前“质量兴农”和“绿色发展”的大背景下,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研究破解之道,为草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要优化产业布局、挖掘资源潜力、推进方式转变、完善经营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优质饲草种植,优化粮经饲三元结构,提升承接能力,打造核心竞争力,做强生态特色品牌,满足消费者对草畜产品更绿色、更丰富、更优质、更安全的需要。
本报记者 崔丽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7-13/200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