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五治”看变化 乡村美如画


  

  

  

  

  图为经过“五治”后,浏阳河畔普迹镇夹州岛沿线的美丽乡村。资料图

  

  

  

  

  图为长沙县黄兴镇鹿芝岭村农民展示村民自办文化博物馆里的展品。资料图

  两年前是旱厕,两年后改成冲水厕所。经过“治厕”,湖南省宁乡市陈家桥村从一个脏乱差村变成了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

  过去全村是“灰色”,如今是“蓝色”。经过“治垃圾”,湖南省长沙县春华山村推行垃圾分类蓝色体系,以前被人嗤之以鼻的垃圾变成了资源。

  以前是黑臭水体,现在是湿地公园。经过“治水”,与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一堤之隔的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湘江村因水而兴。

  治理前“空心房”到处空在那里,拆除后成了绿化道。经过“治房”,宁乡市鹊山村引得“喜鹊来”,忙着“搭鹊桥、筑鹊巢、办鹊会”。

  合并前是“打牌村”,整合后是文明村。经过“治风”,湖南省浏阳市书香村大兴“耕读传家”之风,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

  这5个村庄的变化,只是湖南省长沙市“五治”行动的一个缩影。长沙市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治厕、治垃圾、治水、治房、治风”,“五治”行动严肃的背后却紧贴着民生的温度,老百姓在“生态、生产、生活”的变化中感觉“三生有幸”、幸福爆棚。

  

  顶层设计谋新篇:坚持民本导向,工作全面发力

  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吴石平看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源自广大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态的热切期盼。老百姓从过去“盼小康”到如今“盼环保”,从过去“求生存”到现在“求生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这场战役打好了,既能够让农民享福,也能让市民赏绿。

  “市委、市政府对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态度,可以用三个‘重’字来概括:重要、重视、重推。”长沙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黄志强认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大民生,“五治”既涉及农村老百姓吃喝拉撒、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又事关乡风民风的良好形成,可谓重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来打,可谓重视;从去年3月到11月,短短半年多时间,从动员会到推进会再到讲评会,长沙市委、市政府三次乡村振兴大会,每次都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以民本为导向,按照长沙市委、市政府的顶层设计和统筹部署,长沙各县(市、区)委、政府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在“五治”的政策、机制、资金上全面发力。

  望城区财政整合涉农资金7亿元,投向一个“资金池”,其中80%以上用于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解决“五治”的钱从哪儿来的问题。

  “如此大手笔金真白银投入一项重点行动,这在望城‘三农’发展史上前所未有。”望城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胡阳光认为,“五治”如同“五指”,必须握指成拳,才能集中用力做好“五治”工作,区里建了一个“资金池”,给村里打了一个“资金包”,老百姓将领到一个民生“大礼包”。

  湘江村就得到了这样一个“资金包”。

  高塘岭镇湘江村因紧挨湘江而得名。湘江村内,水体密布,水域面积占了全村面积的五分之一。水,是湘江村的命脉,也是湘江村民的幸福的源泉。

  然而,在几年前,湘江村的水体,带给村民更多的是烦恼。村党总支书记邓志平告诉记者,由于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湘江,村里的大多水体都是“黑恶臭”,“把湘江村的水治好了,我们这里人居环境就改善大半了。”邓志平说,去年,村里领到区里发放的“资金包”200余万元,重点用于“治水”。

  “资金包”给村民带来了一个“大礼包”。治水,让三面环水的严灿辉家告别了黑臭水体的包围;治厕,严灿辉将领到每户1500元的资金,投工修建了“三池一地”,让曾经臭气熏天、蚊蝇满天的土厕变成了新式卫生厕所;“治垃圾”,村里为他家配备了干、湿分离两个垃圾桶和垃圾袋……

  “以前,我们家,污水臭、厕所臭、垃圾臭,各种臭味交织,客人都不敢来;现在,亲朋好友争相来,看碧水闻花香。”严灿辉笑着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土地 番茄 人居环境 处理
 1 2 3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