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重塑农业价值的南粤大手笔


  提及广东,你会想到什么?

  人们大多会想到繁华富庶的珠三角地区,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擘画着世界级都市群的蓝图。

  你可曾想到过,这里还会有因发展断崖而形成的“环珠三角贫困带”,面积占全省70%、人口占全省45.5%的粤东西北12市,GDP仅为全省20%,人均GDP更是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这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放在全国范围内看也相当普遍,其破解具有全局示范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视察广东时指出,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要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

  习近平总书记这一重要论断为广东重新认识和发现农业农村的价值提供了思想灯塔。广东省委、省政府立足发展全局,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以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为导向,大手笔书写改革、发展、建设“三部曲”。

  广东辩证审视内外条件,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来全力推进,一幅“百园强县、千亿兴农”的乡村产业兴旺新格局正在南粤大地徐徐形成,一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实践也随之同步开启。

  

  辩证看,重新发现农业价值

  大潮起珠江。“到广东打工”“深圳速度”“腾笼换鸟”……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印记里,繁荣的工商业、现代化的都市是广东最主要的画面,以至于“广东还有农业吗?”竟成了一个需要回答的问题。

  “城市连成片、农村看不见”的珠三角地区,并不是广东的全貌。沿珠江及其支流溯流而上,在广东的东、西、北三个方位上,仍散布着大片的农田和众多的村庄,生活着为数众多的农民。

  目前,广东农村常住人口3367万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200万亩,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居全国第6位,水果、蔬菜、畜禽、水产品等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其中菠萝、香蕉、龙眼、荔枝全国面积最大、产量最高。

  大而不强,是广东农业的另一面。

  从粤东的金柚、青梅,到粤西的荔枝、红江橙,再到粤北的清远鸡、红茶,普遍存在着加工跟不上、产业链条短等问题。2018年,广东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不足60%,低于全国65%的平均水平,不少地区甚至还停留在卖“原字号”“初字号”产品阶段。

  这与广东人讲究食材新鲜的饮食文化有一定关系,但更主要的问题则在于,过去40年间,广东发展观中存在着重工商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偏向,认为抓“三农”工作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既没“面子”也没“里子”。

  若单从GDP、财政收入等角度看,这一观点似乎还立得住。2018年,广东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2∶43.0∶52.8,在9.73万亿元的经济总量中,农业产值微不足道。这也难怪不少广东干部群众会发出感慨,“我们还需要农业吗?”

  那么,广东省委、省政府何以笃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根本之策,又何以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乡村振兴的突破口?

  这是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农业价值的辩证审视。

  当前,广东GDP、财政收入均为全国第一,政府财力充裕、市场发育成熟,早已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阶段,能够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从农业发展潜力看,广东有着资源和市场的双重优势。广东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均可种植,特色农业资源丰富;全省常住人口1.12亿,毗邻港澳,优质特色农产品需求旺盛。

  于粤东西北地区而言,这里丘陵山地居多,本就是岭南特色农业的主产区。发展现代农业可发挥地域比较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是应对珠三角地区“虹吸效应”的有力举措。

  在长期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广东省委常委叶贞琴看来,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乡村产业兴旺,势必会推动宅基地、农村集体资产等沉睡资源的盘活,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动力源,为广东扩大内需、拉动投资打下坚实基点。

  据测算,全省3367万农民收入提高到当前城市居民平均水平,可为广东增加8000亿元的内需扩大空间,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的投资拉动,又能形成一个上万亿元的“蓝海”。

  这一农业价值辩证思考所引发的观念转变,对于广东干部群众来说不啻为又一场思想解放的“春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陈皮 青梅 现代农业发展 农产品加工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