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程天赐文/图
近年来,广东省以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为载体,采用“古驿道+体育”“古驿道+文化”“古驿道+旅游”“古驿道+特色农业”等创新模式,活化利用沿线历史文化遗产,将古驿道、古码头、古镇、古寨、古村和山林、田野串珠成线,整合各种资源要素,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推动了全省特别是粤东西北地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古驿道沿线传统村落,曾经因古道而兴盛,又因古道的凋敝而衰落,如今,再因古道的活化而焕发生机。
近日,记者参加由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和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等主办的全国主流媒体聚焦“南粤古驿道海上新丝路”大型采访活动,用镜头记录、见证古驿道活化带来的新变化和沿线乡村的自然人文之美。
活化利用,让古驿道遗产活起来
广东现存古驿道本体233条。作为线性文化遗产的南粤古驿道,是历史上岭南地区与中原联系的纽带,也是近代中国最早接触西方文明、拥抱世界的通道,更是“陆地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交接的起源之路。
南粤古驿道贯穿全省103个县(市、区),串联1200个人文及自然发展节点。古驿道两侧各5公里范围内覆盖的贫困村数量多达1320个,约占广东省2277个省定贫困村总数的60%。
2016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和“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等重要讲话精神,助推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响应“一带一路”与创建“文化强省”战略,广东省创新地开展了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
目前,已发现古驿道沿线古亭、古桥、古关、指路石、古码头、碑刻等历史遗存906处,其中新发现430处。
广东省成立了由建筑师、规划师、考古专家、非物质文化专家等组成的南粤古驿道历史遗存修缮指导委员会。按照“保护为先、修旧如故、合理利用、安全第一”的修缮原则,现已活化了8处南粤古驿道示范段,推进了11条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共780多公里的修复工作。
文化传承,重树乡村的文化自信
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工作注重挖掘当地传统文化内涵,让沿线村庄焕发新的生命力和灵气。
近日,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委员会组织多位知名勘察设计师、建筑师、工程师,在珠海香山古驿道再推四组“大师小筑”美丽宜居乡村行动示范项目——“远芳驿站”“曲水流泉”“心悦池”“烟波潮涌”,使荒弃泉眼等蜕变为驿道景观。
5月31日,“非遗”大师齐聚珠海古驿道旁陈芳家宅外广场,现场展示广东“非遗”技艺,并与村民、游客、学生进行互动,传承弘扬南粤文化;在珠海梅溪牌坊前,古曲演奏会聚焦南粤古驿道音乐活化工程,悠扬的古乐演奏吸引社会公众对南粤古驿道古曲的关注。
在肇庆市德庆县金林水乡,举行了一场传统舞龙文化与现代创新相结合的荷花龙表演;在悦城龙母祖庙,隆重举行以祭祀龙母为主题的祭祀大典;德庆学宫举行祭孔活动和学童“开笔礼”,再现礼乐教化之美。
随着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走向深入,其文化价值正逐步释放。文化自信成为古驿道沿线村民的共识,提高了村民参与家乡建设、保护乡村文化的积极性。
赛事下乡,古朴乡村回到大众视野
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让更多城市人了解乡村文化、热爱乡村文化。例如,南粤古驿道文创大赛、南粤古驿道少儿绘画大赛等吸引了广东省内数十所高校、近百家教育机构、7万多名孩子参与其中。
6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珠海香山古驿道沿线的金鼎镇会同村,该村莫氏大宗祠前正进行精彩的武术支教活动,由“南拳王”何强、世界冠军陈仑以及全国武术冠军张腾欧、鹿清华等组成的广东武术“冠军团”为小朋友们传授武术理念、技术。
6月2日,德庆县悦城镇玉龙寨万亩稻田中举行以“大地作棋盘”象棋比赛,中国象棋特级国际大师许银川携妻子、女子象棋大师文静同场对弈。玉龙寨景区以稻田为纸、水稻为笔勾勒出巨幅稻田画。稻田上临时悬空搭建巨大棋盘平台。双方各配16名“象棋童子”,听从大师的指令移动位置,向观众实时播报“战况”。比赛为游客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并激发培养了当地孩子的象棋兴趣。
同日,2019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第二站在巷道纵横、古建错落的德庆县官圩镇金林村进行。走进第四个年头的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以群体运动的形式进行体育下乡,实现全民健身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融合。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9-06-18/198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