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黄陂15家合作社共酿“一坛蜜”


黄陂15家合作社共酿“一坛蜜”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4年前,15家势单力薄的合作社,在市场倒逼之下握指成拳组成 “集团军”——武汉市荆地养蜂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通过金融合作、品牌创建等,联合社至今共网罗蜂农3000多户、5000多人,年产蜂产品6000多吨,年创产值2亿多元。
    “每年我大多数时间走青海、闯甘肃,无论走多远,联合社都是我们蜂农和小合作社的‘娘家’。”10月29日,71岁的横店镇建国村蜂农胡松青如是说。
    黄陂区是传统养蜂大县。2010年前后,黄陂区已兴起大大小小十多家合作社,规模大大小小、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我擅长营销,却对技术创新、品牌宣传等方面无能为力。”横店甜蜜源蜂业合作社理事长熊家良说。“我养蜂经验足,承载不了政策支持的大项目,基础设施、科研创新能力都不够。”东乡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阮爱功回忆道。
    “只有联合起来,才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分散合作社想办办不好的事。”2012年3月,在农业、工商部门支持下,联合社成立,顺利推选出理事长万文焱。
    原本单打独斗的合作社,要做到真正联合,必须结成利益的共同体。联合社实行股份制运营,社员以资入股达一万元的蜂农成为联合社的理事,出资三万元的蜂农成为常务理事。凡是黄陂区的蜂农均可入股。目前,联合社共吸纳股金168万元。
    前段时间,红马寨养蜂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为军在陕西想收购一批好蜜,手头资金不足。“我一个电话打给联合社负责人万文焱。按照合作社规章,由社员代办手续,当天就为我办理了8万元贷款。”因收购及时,这批蜂蜜经过包装、转手,利润翻了一倍。
    联合社理事长万文焱介绍,分社缺资金时,只需提出申请,出具借据,持身份证即可办理贷款,利率大大低于银行利息。两年间,联合社为社员提供贷款15笔,累计217万元。
    联合社的作用远不止信贷支持。在品牌建设、科技服务上,也凸显出明显优势。
    过去,每个合作社都自己的商标,品牌多,却没有一个叫得响。联合社注册了“黄陂荆蜜”和“抿一口”商标,蜂农共享品牌,普遍受益。
    联合社出产的每一瓶成熟蜜,都附有一张“身份证”,注明蜂农姓名、电话、产品规格等信息。凭借过硬品质,如今两个品牌的蜂产品市场认可度大大提高。
    携手发展,受益最大的是蜂农。“建个蜜库”一直是甜蜜源合作社社员的梦想。联合社为此多次上门横店街政府请求项目扶持,2015年,横店街将建蜜库纳入城建规划。目前,千吨容量的蜜库已经建成并使用,为远在千里之外的蜂农提供了极大便利。
    以往蜂农一年三季,辗转在外,大多数蜜蜂就地贱卖。如今,蜂农选择运回,先存贮,再贴上商标,择机而售。
    下一步,联合社将继续致力于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据联合社监事长雷震介绍,联合社已投资100万元,在前川街新建了蜂业研发基地,预计今年底投产,产品价值有望再翻一番。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营销 蜂蜜 科技服务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