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湖北鳜鱼重振雄风待何时?


曾经的全国“老大”,如今七成苗种靠广东湖北鳜鱼重振雄风待何时?    农村新报讯 记者萧丝 通讯员余桂生

    鳜鱼,四大淡水名鱼之一,因其味美,深受消费者青睐,今夏零售价每斤55元,仍然俏销。
    据武汉市水产科学研究所鳜鱼养殖专家朱思华介绍,湖北鳜鱼养殖产量一度占全国的四成,高居全国首位。但近些年,广东鳜鱼大量占据武汉市场。而湖北,却跌出前三甲,沦落为全国老五,屈居于广东、江苏、安徽、江西之后,鳜鱼生产量不仅连本地市场的需求都难以满足,且苗种大多来自广东。

    苗种繁育“拖后腿”“老大”地位拱手相让

    种苗的繁育严重制约着湖北鳜鱼产业的发展。
    “现在湖北养殖鳜鱼,七成苗种来自广东。”18日,朱思华告诉记者,鳜鱼本是长江水系鱼类,广东鳜鱼也是从湖北引进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颇具市场眼光的广东养殖户从湖北引进繁育养殖,特别是麦加瑞加拉鲮(鳜鱼的饵料鱼)的成功开发后,其繁育的鳜鱼苗种以价格优势迅速向全国市场扩张,并逐渐占领市场。而广东,也成为全国最大的鳜鱼种苗供应地和商品鱼生产基地。湖北的位次逐渐下移,不仅失去了“老大”的位置,还被江苏等省超越。
    朱思华说,湖北鳜鱼苗种繁育最大的短板,就是缺乏可完全替代麦鲮的繁殖快、成本低廉、可越冬的饵料鱼,只得从广东引进麦鲮作饵料,繁育成本大大提高,养殖户不愿意承受高价苗。
    本地培育的原种供应量不足,也是一大短板。由于本地饵料鱼的缺乏及设施的影响,鳜鱼原种供应量大大不足。现在,本省的繁育基地,也有一部分是引进本地繁育的开口苗,然后培育成各种规格的商品苗。但这种开口苗生产量非常小,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大部分原种还得从广东引进。

    “鄂产”苗优势多市场为何不买账?

    在本地气候、水温条件下繁育的本地苗,成活率、适应性、整齐度远远高于外地苗。比如成活率,广东苗一般只有30~40%,而本地苗一般可达到70~80%。
    拥有如此诸多优势,鄂产鳜鱼苗为何就热不起来?
    价格、技术等方面的短板,让众多渔民作“壁上观”,我省一知名水产专家如是表示。
    “240尾一斤规格的,每尾1.2元,外来的每尾1元。五六公分规格的鱼苗,本地苗每尾价格是1.5元,而外地苗价格也是1元。”2014年,广东养殖户黎胜伟来到洪湖从事鳜鱼苗种繁育。他在大同湖的繁育基地,已由当初的200亩扩大到了700多亩。他直言相告:“本地苗价高,是不好卖的主要原因。”
    除了价格因素外,还有养殖户反映,本地繁育的苗种,有的批次感病。虽是个别批次,但害人不浅,影响极坏。武汉江夏区鲁湖渔民彭运双告诉记者,2014年,他引进的3.5万尾鳜鱼苗全军覆没,就是虹彩病害的。当年,鲁湖国营养殖厂进了一批本地繁育的商品苗,因为不是本地亲鱼培育的种苗,整个鲁湖水系的鳜鱼都发了病,渔民们损失惨重。痛定思痛,他们购买本地苗时,慎之又慎。

    “鄂产”苗欲成气候繁育技术待突破

    “我省鳜鱼要做大做强,本地苗价格与技术瓶颈必须突破。这就需要加大亲鱼的培育和饵料鱼的开发力度。”朱思华说。
    鳜鱼的饵料鱼是麦鲮,但这种饵料鱼不耐低温,在湖北过不了冬天,本地不能繁殖。而鲮鱼的价格在广东每万尾只要2元左右,而引进到本地,每万尾价格就涨到了8到10元。
    “现在正在开发新型饵料鱼,如可越冬的赤引鳟,便可阶段性替代鲮鱼。”朱思华说,武汉水科所正在作这方面的研发工作,以降低苗种的生产成本,但还无法完全替代鲮鱼。
    朱思华建议,全省相关科研单位应重视亲鱼的选育及鳜鱼新品种的开发。如近年鳜鱼虹彩病等病害连连爆发,就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技术层面寻求应对良策,避免给养殖户和鳜鱼产业发展带来伤害。
    “如果都用上本地培育的原种和新的抗病鱼种,养殖风险就会小许多。”朱思华说,湖北在培育本地种质资源方面应多多发力,提倡从长江水系中的野鳜鱼中选育自己的亲本,加大本地苗的原种开发和新的抗病鱼种的研发力度,占领科技高地,重振湖北雄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鳜鱼 原种 种苗 成活率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