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物长宜放眼量 农村新报讯 图为:8月29日,襄阳市谷城县庙滩镇皂角树村一组种粮大户陈天发驾驶农机在收割中稻,他种植的180亩水稻开始收割。近日,襄阳市304万亩中稻开始收获,据襄阳市农委介绍,今年襄阳水稻种植面积比上年增加8万亩,目前开始进入收获季节。(通讯员安富斌 王丰朝)
记者萧丝
六七月的暴雨梅,使洪湖成为我省内涝重灾区之一,农业损失惨重,农田受灾面积79万亩,绝收面积26万亩。
面对大灾,如何科学复产,是摆在洪湖市新任领导班子面前的一道考题。
“面向未来,抓好‘精准’!”洪湖市市长沈从武掷地有声。灾后生产自救,洪湖人有独到的眼光:一灾一策,一品一策,一户一策,不但要眼前利益,更要长远利益,科学复产、农业转型齐头并进。
就汤下面,淤积“老池”变身高效塘
洪湖是我国淡水水产第一市(县),大多数渔民靠水而生。然而,由于鱼池长期鱼拱浪拍,还有鱼类多年的排滞物形成的淤积,已成为制约养殖产量、诱发鱼病的主要因素。池塘排淤改造投入过大,老百姓多半承受不起。而洪湖的老鱼塘,需要改造的面积就有上百万亩。
“老池”灾后补鱼苗,解决不了农户增收的根本问题。能否眼光放远一点,引导渔民进行生产结构转型?洪湖市农业部门灵光闪现。
经过深入的调查走访,华贵水产董事长赵道华惊喜地发现,老鱼池的淤泥正是藕带种植的天然优势,推广公司自创的“藕带——鱼”生态种养模式切实可行。“虽然此模式不能让渔民马上增收,但前景非常不错。”
藕带颇受市场青睐,开发空间巨大,渔民种植藕带,公司渔民都受益。同时,渔民在藕田适当套养一些草鱼、鲫鱼、才鱼等,可吃掉池塘里的杂草杂鱼、浮萍和底栖虫类,省去许多饲料,品质更好。
于是,一种“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藕带——鱼”生态种养模式灾后在洪湖迅速推开,有老池户的农户纷纷要求合作。华贵公司副总经理曾令旗介绍,现已组建水生蔬菜专业合作社30家,网络周边农户近万户。
“光藕带亩平单产600多公斤,亩收入在8000元以上,是传统养殖收入的3倍多。”峰口镇唐咀村村民白水林,就是这种模式的受益者。单一变套养 ,立体种养出奇效
3210亩种养面积,2800亩面积受淹,直接经济损失1468万元。今夏,黄家口镇巴咀湖家庭农场主人陈元忠欲哭无泪。
“再过一个月,田里的虾子就可上市了。”一个多月来,陈元忠脸上终于有了笑容。“5钱一只的话,现在是每斤20元,一亩田最少出50斤虾,就是1000元,赶本比较快。”
26日,记者看到,农场办公区门前的一片稻田里,一个回形水面,环绕着一片绿油油的秧苗,秧苗已有七八寸高了。
陈元忠告诉记者,这里是稻虾种养区。今年,农场因水灾绝收的400亩水稻田改为了稻虾种养模式。“政府派专家反复论证后指导我们这样搞的,苗也是政府提供的。”言语中,陈元忠很感谢政府给他的指导和支持。
他还将600亩淹水的莲藕池改为了“藕——鳅”种养模式,将100亩水稻田改为了稻鳖共生模式。“综合种养就是来钱快,预计可带来复产效益400万元。”陈元忠非常有信心。
综合种养,是洪湖灾后赶本增效重要措施之一,也是力促稻、藕单一种植田块生产转型的重要手段。洪湖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婧介绍,洪湖今年灾后综合种养模式有稻鱼、稻鳖、稻虾、藕鳅及水面立体套养(混养)等模式。
因势倒茬,养地增收两不误
靠土吃土,是洪湖科学施策又一景。
七月正是西瓜上市的大好时节,大沙湖新垸办事处5000多亩西瓜遭受了水涝,全部绝收。
大沙湖新垸办事处负责人苏思礼忆起当时一车一车的西瓜被倒掉的惨景,仍然心痛不已。“每亩至少损失1500元”。
大沙湖许多旱地是沙质土壤,种出来的西瓜非常甜,往年这个时节,总是被武汉等市场一抢而空。改种作物可不能误了明年种西瓜,必须符合当地特点。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8-30/197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