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成网民“互联网+”为黄冈精准扶贫插上翅膀 农村新报讯 农民坐在家里可观察田里农作物生长情况,收获的土特产通过网络卖出大山,村民下山办农家乐可网上预订房间……互联网时代,随着“宽带乡村”示范工程项目的持续推进,大别山区贫困县黄冈的脱贫致富路也插上了 “互联网+”的翅膀。
2015年4月,黄冈罗田县、红安县等5县市获得了湖北“宽带乡村”试点,计划2016年底,提前4年行政村100%通光纤、接入能力12M达100%,宽带普及率40%。2016年即将过半,笔者随团走访了黄冈市部分行政村,看看那里究竟发生了哪些改变。
“互联网+”助村民当老板
位于大别山深处的罗田,是湖北37个贫困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山区之困,困在道路不便,信息闭塞,罗田县除了峡谷漂流,还是全国知名的“板栗之乡”、“甜柿之乡”和“茯苓之乡”,如何让这些养在深山的致富资源走出大山,是帮助村民脱贫致富需要解决的困境之一。
九资河镇圣人堂村有常住村民175户,约750人,该村背靠大别山峡谷,秋天还有遍布田野间的灿烂乌桕树红叶可观赏,每年11月吸引不少游人前往参观写生。
随着黄冈地区赏花漂流等旅游项目的发展,部分有生意头脑的村民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为前往旅游的客人提供饮食和住宿服务,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该村瞄准机遇,鼓励外出打工的村民将家中闲置房屋进行装修整改成农家乐,上线到“九资游?党群通”信息平台,与平台签订服务合作协议的贫困农户还可获得3年内3万元贴息贷款及2万元现金奖励。
“党群通”进入村民家
据罗田县九资河镇镇党委书记彭胜华介绍,“九资游?党群通”平台将互联网、电视网和手机网进行融合,形成无障碍的操作流程,当地每一家农户都能借助该平台切实感受到互联网+给生活带来的改变。
圣人堂村村支部书记肖春花说,目前该村已有120户农户办起了农家乐,其中46家符合接待标准的已上线“九资游”平台,部分农户已通过该平台提供的信息成单。肖春华介绍,该村规模大的农家乐年纯收入可达数十万元,规模较小的一年也能有大几万至十万元的纯收入。去年,该村年人均纯收入已达9500元,位列九资河镇34个行政村前三。
如今,村里路旁皆是一栋栋别致的三四层徽式风格农家乐小楼,部分年轻人也开始从大城市辞工回乡经营农家乐生意。
该村村民胡泊2012年大学毕业后曾在深圳某电子厂务工,2014年底因看好家乡的旅游业发展,通过贷款、借款和政策资助,花费百余万元将自家小楼整改为拥有26间房,日接待能力达60人的农家乐宾馆,去年一年毛收入约40万元,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今年已通过“九资游”平台获得订单238单,带来收入约2万元。
“互联网+”技术便民
同样在九资河镇,相较于圣人堂村,王家铺村和白庙河乡则并不坐拥峡谷红叶等自然资源,农业还是其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满山遍野的板栗树及村民种植的茯苓、甜柿是主要特产。
过去,村子里通信条件差,网速最高只有4M,农土特产通过传统方式卖不出好价钱,青壮年也大多选择外出打工。
今年以来,“宽带乡村”工程启动,目前王家铺村已有93户村民安装了光纤宽带和 “党群通”高清电视,网速可达100M,农户可通过手机或高清电视了解国家政策、扶贫信息以及便民服务。装上摄像头,还能及时观测自己种植的农作物生长状况,在外务工的亲人也能随时与亲人视频对话。
“栗信通”教栗农学技术增产增收
白庙河乡白庙河村十组村民肖亚林家有大大小小百来棵板栗树,以往粗放式的种植每年可带来几百元至千余元的收入。今年,宽带入户后,肖亚林也换上了智能手机,通过本地专为栗农服务的手机应用“栗信通”学习剪枝、催肥、去病虫害等相关知识,科学种植让去年板栗增产七八百斤,收入达4000元。
此外,肖亚林还与“九资游?党群通”运营公司湖北省翼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农副产品采购合同,农户的板栗通过公司集中收购再卖出,比农户自行运往自由市场售卖每斤可多卖2元左右,栗农们对今年的板栗收入充满了信心。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6-06-16/19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