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安陆村医,背着“医院”去出诊


安陆村医,背着“医院”去出诊    农村新报讯 对于很多生活在偏远农村的村民来说,一个医药箱承载了他们对医疗服务就近体验最真切的感受,而医药箱的主人,他们用最普通的医疗器具和最基本的医疗知识,最大限度来满足普通群众对健康的需要。他们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他们的名字,叫乡村医生。
    11月下旬,记者走过弯曲山路,走访了几名安陆乡村医生,走进他们背上“医院”的世界。

    熊和洲,早六点准时开门

    上午8点多,记者来到安陆市府城办事处蒿桥村卫生室,村医熊和洲正在给居民看病,门外几个患者排队等待着。
    诊室的墙上挂满患者送来的锦旗。老熊开完处方后,熟练地撕开一次性注射器包装,给患者打针。这个卫生室由他夫妻俩经营,每天早晨6点准时开门。
    “从一开门我们就忙个不停,不仅本村的居民来看病,邻村的居民也很多。”熊医生说。
    上午11时,老熊把卫生室的业务交给妻子,自己背着家庭医生出诊包开始入户。今天去看的是个老病号,老人今年七十多岁了,患有高血压,他每星期都会来看望老人。记者随他一起出诊。
    老熊一边为老人量血压,一边关切地问早晨吃药了没,还叮嘱其子女,给老人的饮食一定要清淡、多带老人晒太阳,有不舒服记得给他打电话。
    返回已到中午,病人相对少些,利用这个时段,他抓紧整理了一下居民健康档案,下午还要入户进行随访。
    行医20多年,接诊20余万人,老熊的工作总结起来只有一个“忙”字。熊和洲告诉记者,卫生室除了基本医疗项目以外,又增加了为居民提供随访,对65岁以上老年人及65岁以下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费体检等8项服务项目,所以每天都要早开门晚收班。

    金必龙,摔伤胫骨仍出诊

    一身白大褂,背个医药箱,跨着个摩托奔跑在崎岖的山路上,这是金必龙的出诊场景,他是接官乡李冲村卫生室负责人。
    1996年卫校毕业后,他踏上村医岗位。他看诊随叫随到、用药合理、价格便宜,很快就在四邻八乡赢得了口碑。
    去年6月21日下午,土门村一组毛某打来电话说,他家老人腹痛厉害,交通不便要求上门诊治。接到电话后老金迅速带着急救药品赶到毛家,根据症状诊断为不完全肠梗阻,经过对症处理后,老人的症状得到缓解。返回时,他骑车不幸摔伤,导致左腿胫骨骨折。面对毛家人的歉意,老金说:“是我自己不小心。”
    36岁村民李陆不小心吃错了药导致中毒和休克,金必龙用嘴把卡在他嗓子里的药吸了出来,然后对他进行了2小时的解毒治疗,终于救回了他的命。从此李陆就把金大夫当成再生父母,每年过春节都来看他,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
    当医生久了,村里的每一条山间小道,每一户村民的身体状况,谁患过慢性病,谁对药物过敏,谁有什么饮食习惯等等,金必龙都一清二楚。摔伤胫骨没几天,他又出诊了。

    崔长泽,卖掉水牛开诊所

    崔长泽在赵棚镇陶庙村开诊疗室己二十年了,当年他用卖水牛换来的2000多元钱,在自己家里开办了方圆几个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卫生室。
    走进陶庙卫生室,只见治疗室、中医药房、公共卫生服务室、诊室、医生值班室、消毒室齐全。诊所里最引人注目的不是这里的医疗设备,而是大门上醒目的两道用粉笔写下的电话号码。“陶庙村位于孝昌、安陆、广水交界处,距邻近的几个乡镇有二十多里路,年轻人外出打工后,村子里多是老幼孤寡。有时候我出去给人看病,病人突然上门又找不到我,拨打这个电话我就尽快赶到。”老崔说。
    这么多年来,老崔始终保持着“赤脚医生”的朴实,过去,不管刮风下雨,他都挎着药箱走村入巷、晚上打着电筒上门服务。现在,对于那些年老体弱、有特殊情况的病人,他仍然会主动上门提供服务。村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烫伤了,行动不便,子女在外,老崔知道此事后,每天定时上门为老人家换药包扎,一直坚持到老人的伤口痊愈为止。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牛 处理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