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江夏农民“与蛇共舞”兴富路


江夏农民“与蛇共舞”兴富路    农村新报讯 记者徐思弘 通讯员王名主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武汉市江夏区五里界街毛家畈村,探访江夏养蛇致富第一人:黄茂文。“与蛇共舞”三年,黄茂文走上了创富路,成为当地有名的“蛇王”。
不惑之年大转行
    今年49岁的黄茂文,在养蛇之前有近30年卖小鸡苗的经历。随着农村外出打工的人越来越多,小鸡苗的销路越来越窄,他开始寻思另谋生路。
    从2012年起他与蛇结缘。一次偶然的机会,黄茂文在镇上卖鸡苗时,看见一个抓蛇的拿着一条两斤左右的蛇卖给一个蛇贩,一条蛇200多元。这让黄茂文受到启发,一只小鸡苗单价也就几元,除去成本才赚几角钱,一条蛇就能卖200元。于是,他和爱人商量,不卖鸡苗了改行养蛇。
    已过不惑之年却放弃熟悉的行当,投身特种养殖。黄茂文的决定遭到全家人反对,对他来说,养蛇是个完全陌生行当,从头起步风险太大。
    2012年6月,黄茂文不顾家人反对,怀揣1万元现金,带上包裹,乘车到朋友介绍的广西养蛇基地,开始了求学历程。
    黄茂文来到广西的一个村庄,因为这一带家家户户靠养蛇致富,他便向当地一位师傅学习养蛇技术,这一学,就是3个月。在养蛇场里,他既做学徒,又当管理员,义务劳动,一门心思学习技术。
    通过刻苦求学,他掌握了养蛇、疾病防治、种蛇孵化等关键技术。“花了学费付出了劳力,虽然耽误了家里的很多事情,但很值得。”黄茂文说。
三年钻研兴蛇舍
当年9月,黄茂文学得技术后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将自家的房屋二楼进行改造,建起了养蛇场地。在砌起蛇舍的房间里装了空调、增湿器及通风设备。为了安全,每间蛇舍都用水泥砌起一道半米高的门槛,并用铁丝网围着。在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及相关手续后,从广西引进了大王蛇种1000余条,黄茂文正式开启了养蛇之路。前后投资共20万元。
    记者在二楼的蛇舍看到,养蛇场地共有150平方米。养蛇的整个房子是密封的,连窗户缝也用泡沫塑料封住。
    “一来要保证安全,防止蛇逃出来,二来是为了保温。”黄茂文解释说。房间内,一层层木板放在房中,还有的用棉被制成的睡床、孵化设备等各种养蛇的设施一应俱全。当黄茂文揪开一条条厚厚的棉被时,大大小小的大王蛇、又名“王锦蛇”盘绕在一起,有时还发出一阵“嘶嘶”的叫声。黄茂文介绍,1000多条蛇每天要吃30多斤脱毛的小鸡苗和鸡蛋。
    就像任何养殖业一样,养蛇不仅要有技术,还要有经验。经过三年摸索,黄茂文总结出一套养殖大王蛇的经验。“养蛇首先防病,蛇一旦生病,会迅速传染。”黄茂文说,通过观察蛇吃东西,就可判断是否生病,吃少了或不吃一定有问题,蛇吃东西很有讲究,只吃小鸡和鸡蛋。
首批商品利润10万
    成本不低,效益如何呢?黄茂文介绍,他养的大部分是大王蛇,又叫王锦蛇,无毒,生长速度快。一条蛇从孵化出来到成为商品蛇,需要养殖周期为一年半至两年,可长到1.5公斤以上,饲料加上人工、水电、成本约每条130元,目前市场价100元/斤,一条蛇可获纯利100元以上。
    “养蛇是前景很好的生财路,养出来的蛇不愁销路。有时来电话我们送货上门,有时贩子上门收购。”黄茂文说。去年,他养的第一批蛇主要销往武汉、上海等地,获利10多万元。
    目前,蛇场已存栏各种规格的蛇1000余条。“由于今年7月养蛇的房子意外发生火灾,烧死了1600条蛇,损失30多万元,但年内还有一批达到标准的蛇可以销售。”黄茂文说。
    “虽然我的养蛇事业才刚刚起步,但我掌握了孵化幼蛇技术,明年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对有能力养蛇的农民,提供蛇种和技术,并进行收购,带动更多的农户养蛇致富。”谈起今后的打算,黄茂文信心十足。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鸡 野生动物 饲料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