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砾星 杨娟
近日,水稻大省湖南传出喜讯:早稻高产创建面积单产双超历史。今年该省357.5万亩农业部早稻高产创建项目区,平均亩产达492.1公斤,比上年增产40公斤,增长8.8%,总产增加14.3万吨,增收节支达4.58亿元。
近年来,湖南省把高产创建工作作为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关键性举措来抓,着力构建高产创建长效机制,水稻高产创建取得显著成效。
以落实责任为核心,构建行政推动机制
湖南将高产创建从部门行为上升为政府行为,建立健全了工作责任制,将高产创建任务进行量化,并分解到具体的单位和有关人员,建立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村干部包组、驻点人员包技术的责任制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粮食先进生产县(市)的醴陵市坚持市级领导带头,做到“四个一”:负责联系指导好一个乡(村),创建好一个千亩以上的示范片,扶植好一户大户,种植好一丘示范田。该市47名干部深入30个乡镇(街道)指导创建了110个双季稻高产示范片,落实早稻高产示范田280丘,扶持种粮大户160户,引导流转耕地2.8万亩,比去年又有了新的提高。
舍得大投入,赢得大丰收。今年,湖南省落实高产创建资金4亿多元,整合新增粮食产能工程、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小型水利建设等相关涉农资金,用于高产创建示范区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
以集中育秧为抓手,构建技术提升机制
今年,湖南把水稻集中育秧作为高产创建的关键技术,在示范区全面普及。
“通过开展集中育秧,示范区内耕地抛荒彻底遏制,水稻直播全面杜绝,良种覆盖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率均达到100%,农机综合化率已接近80%,真正实现了综合配套技术的大面积普及,带动了全省水稻平衡增产。”湖南省农业厅粮油处处长许靖波介绍。
醴陵市19个示范乡镇(街道办事处)、104个示范村落实早稻集中育秧面积6045亩,示范农户50534户,抛栽大田15.2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16.5%,顺利完成了“十百千万”集中育秧示范工程建设、快速催芽器催芽技术和“工厂化”大棚育秧技术示范任务。
株洲县统一推广陵两优268等早杂种子6万多斤,中嘉早17、中早39等超级常规稻种子10多万斤,实施集中育秧大力发展抛秧和机插秧生产,比直播提早7天以上成熟,结实率达到80%~90%,比去年提高5~10个百分点,为高产奠定了基础。
以技术入户为落脚点,构建服务机制
为使增产技术到户到田,湖南将省内科研、教学、推广方面实践经验丰富的300名专家、骨干组织起来,建立了湖南粮油高产创建专家服务团队,服务于全省粮油高产创建工作。
高产创建项目县市区除了成立技术指导小组和驻点工作组外,还开展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发送手机短信,开通专家服务热线等,为农民提供全方面的优质技术服务。
“早稻3月15至22日浸种催芽,3月18日至25日播种,采用壮秧剂育秧……”该市株洲县高产创建示范区内,主要农事与作物生育期、农技人员下乡指导情况都被一一记载。
由于技术指导到位,在今年早稻分蘖期间长时间阴雨造成分蘖受阻的情况下,秧好苗足,减轻了影响程度。据苗情调查,今年早稻每亩基本苗数增加2.4万,亩有效穗增加1.27万,尽管每穗总粒数减少2.7粒,但结实率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了抗阻夺丰收。
以农民增收为中心,构建效益增长机制
如何使高产创建与农民增产增收挂钩?湖南省探索了高产创建与种粮大户、专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相结合的路子。
高产创建示范区加大了种粮大户的发展力度,湖南省政府拿出500万元对先进种粮大户进行表彰奖励,扶持种粮大户发展。各项目县市区出台了一系列培育扶持种粮大户发展的政策措施,推进土地有序流转,促进了高产创建示范区粮食生产适度规模经营。示范区创新水稻生产服务方式,与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的结合和协作,大规模开展代育代插代管、专业化病虫防治和全程机械化等社会化、专业化服务。此外,与龙头企业紧密结合,实行水稻订单生产,开展稻米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了水稻产业化经营水平。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9-10/1894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