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把造福乡亲当成头等大事


  本报记者 郝凌峰

  7月31日,在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于林庄村的一个小区门口,记者看到一副对联:“村主任搞平改造福后代,庄稼汉住高楼梦想成真。”横批:“辞旧舍居广厦幸福不忘开拓人。”对联的作者——74岁的李俭老人说:“不这样写,不足以说出百姓的心里话。”

  的确,从贫穷落后、房屋低矮的传统农业村,到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的花园式新村;从每天起早贪黑为生计奔波,到每晚在村里广场上吹拉弹唱、舞姿翩跹;从上不起学、看不起病到“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残有所靠……”于林庄的乡亲已经过上了连城里人都羡慕的“现代都市”生活。而这一切变化,缘于以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景福为首的一班人。李景福说:“把造福乡亲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老百姓不会不欢迎的。”

  “三把火”烧旺发展路

  于林庄村毗邻唐通公路,距离唐山市区不过5公里,有着天然的区位优势。但在1997年以前,村民仍是“捧着金碗要饭吃”,多年来村貌依旧,道路低洼不平。由于污染原因,群众连干净水都吃不上,村民怨声载道。于林庄村急需一位能带领群众走出困境的带头人。

  1997年3月,李景福高票当选为村委会主任,从此,全村百姓的期待如千斤重担压在了他这届班子肩上。上任伊始,他代表班子成员宣布了三项决定:一是自己当村干部不要村里一分钱工资,不在村里报销一分钱费用;二是自己掏钱逐步免除村民的三提五统和农业税;三是以最短的时间解决村民饮水难、行路难的问题。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上村干部后,他不仅不要工资,还为村民担负了三提五统和农业税费用38.6万元。为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他开着车到县、市争取支农资金,车没油了自己加,车坏了自己修,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四趟,和有关部门“软磨硬泡”。为民办事的诚心终于有了回报,18万元的支农资金到位了,村民们吃上了甘甜的岩石井水。随后,他和班子成员又多方筹集资金,将村内的主要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问题。

  李景福这届班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彻底“征服”了广大党员群众,凝聚了党心,感动了民心,群众的心气顺了,村子的风气正了,各项村务工作也步入了正轨。

  “平改楼”铺就幸福路

  “下个月,我们老两口就能搬进90平方米新房了,到时来喝酒啊。”76岁的村民李玉臣提起这事就乐得合不拢嘴,他要搬进去的是村里第二期“平改楼”项目。

  “平改楼”是李景福这届班子干得最得民心的一件大好事,然而当初,这件大好事可让他们费尽了心思。

  在全体党员会和村民代表会上,这个想法一提出便立即炸开了锅,部分党员和村民不理解,“刚盖了几年的房子,怎么能说拆就拆呢!”“盖上了楼,大伙儿的粮食往哪儿晾?”“住楼房,烧煤气、用暖气、交物业费,花销大太了吧。”等一系列问题扑面而来。

  面对问题和压力,他们没有退缩。拆迁期间,全村共组织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不下40次,充分听取村民意见。他每天从早到晚,一户一户接待群众,不厌其烦地解答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一期223亩场地清理工作,其间没有发生一起强行拆迁,也没有发生一起群众上访案件。

  如今,第一期10栋现代化的住宅楼拔地而起,第二期也要在9月份入住。通过拆迁平改,每户村民至少可以分得两套精装修的楼房,村民和集体财产快速增值近2亿元,村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

  “六有所”描绘和谐图

  一个秋日的午后。于林庄党支部书记李景福在镇医院门口看见一位村民焦虑地东张西望。原来,他妻子得了病急需手术,可手术费还没凑齐。李景福二话没说,当即掏出3000元塞到他手里。后来,李景福又分两次给他送去3000元,帮他渡过难关。

  事情虽然过去,但李景福的心里却失去了平静。于林庄富了,但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会一般齐,天灾病祸、老弱病残,他们需要的是雪中送炭啊!

  李景福决定:自己出资发展于林庄的公共事业。他先后兴建了现代化幼儿园、林庄小学、休闲娱乐广场和村民活动中心,并为65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放100元生活补贴金,为村民提供医疗基金和助疾基金,实现了“幼有所托、少有所学、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残有所靠、闲有所乐”。李景福用一个共产党员的情和爱,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拥护。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传统农业 后代 清理 粮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