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水龙头便接水做饭,俺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了。”看着接到家的自来水,花园村的张大娘脸上挂满了笑容。
“铺上了这条路,咱们的万亩山楂外运再也不怕雨天泥泞路了……”马屯一带13个村的果农们望着修到家门口的公路笑逐颜开。
“村里建起文化广场,茶余饭后到这里扭扭秧歌、跳跳舞,啥烦心事也没有了……”新建的文化广场让城东村的王秀花心里乐开了花。
在河北省清河县戈仙庄镇,说起镇、村干部着眼民生办实事来,百姓们都竖着大拇指赞不绝口。
戈仙庄镇党委、政府和辖45个村的“两委”,把“办实事、惠民生”作为头等大事来抓,镇和各村年初列出184件实事,半年时间就已完成148件,全镇新建供水站2座,45个村人畜饮水安全实现了全覆盖;修路13公里,不但村村街道硬化,而且也都通了柏油路;投资200余万元,购置环卫设备,建立起了农村环卫长效机制……
为什么能够办这么多受百姓称赞的实事?镇党委书记刘国林说:“主要是加强了对镇村干部的考核管理,靠着激励和鞭策机制调动起了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姓。”
实行镇干部“定岗定责”考核制。今年,该镇着眼民生,谋划了要办的“完善乡村街道建设”、“改善群众饮水及农田浇灌条件”、“帮扶266个贫困家庭脱贫”等10件大事,并围绕着拟办事项对镇干部“定职定责”,并规定对于谋事、干事的优秀干部“有权有位”,对于后进的则给予调岗调职。
实行村“两委”分档考核管理机制。年初,全镇45个村“两委”将今年所办实事一一列出计划,并在全镇进行公开承诺,年终,将由村支书或主任代表村“两委”班子向镇党委和村民“双向述职”,由村民代表和镇领导对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定,兑现奖惩。被评为一档先进村的,支书、主任为全镇当年的劳动模范,镇上为其分期办理养老保险;被评为一档优秀村的给予支书、主任每人3000元一次性奖励;评为二档称职村的,对支书、主任不奖不罚;被评为三档村的,对支书、主任给予警告,限期整改;被评为四档后进村的支书、主任给予免职或程序罢免。考核机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镇村干部为民干事的积极性。
指坊头村“两委”今年承诺办5件实事,件件都是村民们热盼实现的。该村工副业发达,电力设施却落后,每到夏季用电高峰就超负荷,影响百姓生产生活。村“两委”在谋事时把此事列为5件实事之首,春节刚过,便找县电力部门协商,村集体投资52万元,增容了变压器,同时对村内3000米低压线路进行整改,如今,用电高峰不停电了。半年时间过去了,该村承诺的5件事儿已办好了4件,村街道安上了街灯;村内排水沟进行了清理,解决了雨季排水问题;街道进行净化、绿化、美化……该村党支部书记说:“光说不干不行了。年初承诺,年底考核,干好干不好、称职不称职老百姓一看就清楚。”
有钱的村为民办实事,集体收入经济薄弱的村也千方百计为民办好事。后吴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有146户村民,大部分靠种地过日子,集体没有一点积累。由于经济落后,村里没有一眼饮水井,村民吃水都是自家院里“压杆井”,井水又苦又涩。今年该村“两委”下决心要把这件实事办好,他们跑乡进县,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专项资金,通过一事一议争取资金10余万元,剩余部分村干部带头掏腰包集资,终于凑够20万元,打深井1眼,铺设管道4000米,全村安装了自来水,结束了吃苦水的历史。
不仅仅是老百姓企盼的一些大事成为基层干部工作着力点,就连个别群众的生活困难也挂在他们的心里。全镇139名镇村干部与266户贫困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在生产生活增收致富等方面进行帮扶救助。张花村农民张有才因有残疾干不了重活,还有一个9岁的儿子在读小学,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副镇长郭荣灿跟他结成帮扶对子后,自己掏了1000元为其购买了一对小尾寒羊,通过繁殖销售羊羔,使该贫困户经济状况有了改善。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8-13/1880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