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农民群众过上健康幸福生活


  罗强 本报记者 阮蓓

  筠连县春风村是四川省宜宾市南部的一个喀斯特地貌小山村,石多土少,干旱缺水,过去是当地有名的“石头村”。2004年以来,村党支部牢固树立“艰苦不怕吃苦、落后不甘落伍、再穷也要思发展”的理念,团结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扬顽强苦干、科学实干、创新巧干的春风精神,闯出了一条集特色农业、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农业为一体的共同致富之路,成为了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组织引领,石头缝里创奇迹

  “猫咡湾石头多,小的小块块,大的大砣砣,山穷水又缺,水洗光坡坡。”猫咡湾是春风村的小地名,这首民谣生动形象地描述了春风村曾经险恶的地形和贫困的面貌。

  近年来,春风村“两委”大胆创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思路,确立了“支部+协会+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在石头缝里种李树,荒山上种花卉和茶叶,2011年,茶叶、李子、花卉三大支柱产业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2000亩、1820亩和1680亩,李子、茶叶、花卉成了该村村民的“摇钱树”,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10050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现在,春风村有了新民谣:“猫咡湾李子香,小的如碧玉,大的黄又亮,山村变了样,昂首奔小康。”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春风村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村“两委”的组织引领,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

  “栽种李树,发展李子产业,我们家是最早的。”老党员刘远恒介绍说,李子产业发展起来后,他家又第一个开起了农家乐,到目前,全村已发展农家乐19户,年接待游客10万余人,旅游收入达180余万元。

  通过积极探索“组织引领、党员示范、产业富民”的党建富民新载体,春风村形成了“支部带队伍抓产业、干部带党员抓示范、人才带资源抓项目、党员带群众抓发展”的基层党组织引领农村加快发展的格局。

  塑造风貌,依托旧村建新村

  龙塘组是春风村三个村民小组中最为偏远的一个,有60户276名村民。腰包鼓了,去年下半年,龙塘组村民在农闲时想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修建新房。

  房子怎么建才符合宜居特点,既节约又有特色?春风村“两委”开始思考。

  “这个组的民房多数都是川南民居样式,很有特点,许多房屋稍加改造,一座新房子便出来了。”北京绿十字的志愿者张继基给村民们算了一笔账:一农户新建一座房,内外装加起来至少需要20万元;如果改建的话,只要设计得当,选材及建造考究一些,花上四五万元就能有很明显的效果,而且农户还能从政府领取最高2万元的补贴,这样一来,老百姓花销就少了。于是,“以改建为主”的基调很快被确定。

  “每一户房屋,都是老百姓和设计师一起设计的,各有特色。”村党支部书记王家元介绍,改建前,老百姓与专家一同规划,一同设计,直到大家对图纸完全满意才进行施工。

  一方荷塘,一座凉亭,一个茶坛,户户都通了水泥路、清一色的川南民居,配套有运动场、污水处理池及垃圾分类收集池等多种公共设施……经过改建的龙塘组聚居点,充分展示了新农村新风貌和新气象。

  “目前龙塘组一共23户的房屋被改建,11户新建房屋,通过改建新建,大家都住上了新房子,用上了沼气、喝上了自来水,家家户户都很满意。”春风村党支部委员、龙塘组组长张龙虎说。

  龙塘组只是春风村的一个缩影。在中沙组,依托茶业公司,打造绿色茶坊人家,新建聚居点26户;在春风组,种树栽花5万余株,改造农民住房63户,打造乡村旅游快乐农家,新村建设覆盖了全村90%的农户。同时,在水茨村启动“1+6”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建设,着力打造“荷塘家园”,在冒水村打造“上善之居”……该村积极推进标准化村民聚居点建设,打造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备、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的农村新型社区,。

  精神带动,丰富文化创和谐

  “今年的品果节是我们自己筹办的,虽然档次没有政府牵头办的那么高,但大家还是搞得热热闹闹的,宣传效果也很好。”春风村无职党员、李子协会会长詹本宣说,实现了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后,今年,以村“两委”和李子协会的名义,成功举办了春风村第四届李子品果节。“李花节、品果节现在也是我们春风村的文化品牌了,是全村人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年都要搞,这是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出点钱、出点力很高兴。”詹本宣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李子 茶叶 花卉 新农村建设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