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拓思路 辟蹊径


  本报记者 郜晋亮 通讯员 郭得衡

  在青海高原有这么一支金融队伍,他们虽然只有15名员工,却以优质的金融服务赢取了众多的铁杆客户;他们虽然只有一个90多平米的营业网点,却以77.3%的绝对优势占据着同业存款市场份额的“龙头”地位;他们虽然地处偏远落后的草原小县,却以不凡的业绩在青海农金市场竖立起金融服务“三农”的崭新旗帜。

  在探索欠发达地区农行如何拓展县域“三农”服务的热潮中,记者走进了泽库县支行。

  “惠农卡”找准服务切入点

  泽库县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的东南部,属纯牧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009年,国家开始支持青海等地区游牧民定居点建设,泽库县委、县政府相应出台了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的具体实施指导意见。农行泽库县支行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积极介入,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大力宣传和详细讲解农行“惠农卡”产品功能,在承办牧户小额贷款、定居点项目配套资金的开户管理及施工单位招投标资金管理等多方面问题上达成共识,并取得理解和信任。

  同时,泽库县支行凭借“惠农卡”的载体功能,以游牧民定居点建设为切入点,积极探索“低成本、多渠道、广覆盖、能控险、有效益”的牧户小额贷款模式,使牧户小额信贷业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点到面,运行效果良好,实现了“牧户安居、政府满意、农行增效”三方共赢的局面。截至2012年6月底,全行累放游牧民定居贷款4907万元,累收贷款329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3537万元。

  “点”促“面”挖掘业务新亮点

  得益于准确的切入点,农牧民定居点建设小额牧户贷款的实施为泽库县支行搭建了业务发展平台,进而连锁带动了全行存款业务的增长、实现了中间业务的发展、推进了业务多元化的转变,对全行经营运行质量和综合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从2009年开始,凭借“惠农卡”的载体功能和泽库县支行的全力营销,该行先后通过开立国家资金直补资金专户、乡村经济发展协会专户、少生快富专户、廉租房补助专户和代理新农保及新农合等方式,全行各项存款达5.35亿元,存款市场份额占比达77.3%。同时,该行通过乡村经济发展协会基金购买农行“安心得利”理财产品770万元、代理“新农保、新农合”64040人等业务,实现中间业务收入较2008年底增长16.7万元,贷款利息收入由2008年的零收入增加到2012年6月的153万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新思路破解牧民贷款的难点

  随着业务的发展,泽库县支行信贷客户规模不断扩大,抵押担保不足成为该行进一步加大信贷投放的突出症结。为有效解决“三农”贷款抵押担保难题,该行及时成立服务“三农”工作领导小组,由行长带队深入各乡(镇)牧民家中详细调查农牧民收入情况、国家草原生态补偿、退牧还草等补助资金及贷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情况,并把宣传诚信知识、惠农卡知识与信用户、信用村建设等结合起来,为贷前调查打好基础。

  随后,泽库县支行在服务模式、风险控制等方面大胆开拓创新,确定了以公职人员做担保,每户贷款4万元,分3年等本还清;以全县9个乡、场为单位成立的村经济发展协会做担保,每户贷款2万元,以国家草原生态奖励补助资金作为主要还款来源,分3年等本还清;以牧民群众的草原生态奖励补助资金做担保和主要还款来源,每户贷款2~4万元,分三年等本还清等抵押担保方式,有效解决了农牧民群众抵押担保不足的难题。截至2012年6月底,泽库县支行已收回到期贷款1039万元,新增贷款1454万元。到期贷款收回率达到97.5%。

  青海省副省长邓本太在实地了解了泽库县游牧民定居建设情况后指出:“通过牧户自筹5000元入股村经济发展协会,向牧户作担保,为牧民提供2万元生产贷款的融资措施,有效解决了牧民生产资金自筹难的问题。这种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做法,很值得全省各地学习和借鉴。”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载体 营销 多渠道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