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农民需要什么,学校就教什么


  “刘老师,明天记得一定去俺家大棚里看看!”

  “老师,你再把刚才讲的冬枣病虫害防治那块跟俺说说!”

  眼下,在山东省广饶县,无论是文化广场、田间地头、还是新农民培训点,随处可见专业技术人员为村民“传经送宝”的热闹场面。该县通过“新型农民学校”,对农民进行科技、文化、法律、礼仪、管理等多方面的培训,从而探索出一条具有广饶特色的农民培训新路子。

  农民有了自己的培训学校

  “像这样实用型的技术培训,通俗易懂,效果很好,不但学到了平时出海作业时能用到的自救方法、船舶航行安全基础知识,而且结交了很多养殖大户和科技人员,开阔了眼界。”近日,在王道教学点参加培训的该县渔民王忠东深有感触地说。

  如何激起农民参与培训的“兴奋点”?广饶县通过开办新型农民学校,把“流水席”变成了“固定餐”,定期对农民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和实用技术辅导,解决了人们在农民培训实践工作中遇到的这一现实难题。同时,该县还把全县各类“种养加”专业户和致富能手列为固定学员,建立台账,跟踪培训,进行重点培养。截至目前,该县新型农民学校共拥有固定学员1.1万人,分乡镇(街道)建立了学员台账,流动学员近18万人;累计举办培训班160余场次,辐射全县553个村,受教育农村党员群众达3.2万余人次。

  “按需选送”受欢迎

  “李老师吗?我家有3个草莓大棚,下次讲课能不能讲点这方面的内容?”放下电话,广饶街道颜徐一村草莓种植户王明泽兴奋地告诉笔者:“老师答应了,俺得好好想想还有啥问题,到时候好多问一些。”

  据介绍,在授课方式上,该县实行“菜单式”教学,坚持群众需要什么“新农民学校”就讲什么。农民可提前参照培训计划选择听课内容,也可由农民选内容、选教师进行授课。该县印制了《技术专家联系卡》,开通了12316、6448111农业科技服务热线,组建了一支由18名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轮流值班答复各类咨询,实现“农民—服务人员—咨询专家”三方同时通话,打造服务农民、服务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科技服务平台。同时,该县还依托红色教育基地、产业基地、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等,通过“基地式”教学,把课堂办到了蔬菜大棚、田间地头、渔港码头、生产车间、党员群众的家门口。

  “这个学习班专为俺农民开的”

  “我们这一片都是种植蘑菇的,新型农民学校就专门为我们开了‘食用菌种植班’,听了专家讲课后,遇上啥病虫害咱也不怕了。再跟同行切磋切磋,真不孬!”大码头镇杨宅村双孢菇种植户杨丰祥高兴地说。

  据介绍,该县立足各乡镇实际,抓特色培训,并依托不同产业优势,办好一批“特色分校”。如在大王分校开设了“蔬菜种植班”,大码头分校开设“食用菌种植班”,花官分校开设“大蒜种植班”等,并打破地域界限,面向全县农民开放教学,资源共享、互为补充,为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截至目前,该县各乡镇分校举办各类专题培训近300场,培训群众6万余人次,稻庄镇草莓基地、大码头镇食用菌基地等一批高效农业园区规模不断扩大,李鹊镇万亩苗木花卉基地等一批新兴园区迅速兴起。

  韩晓莉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民培训 食用菌 草莓 田间地头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