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科克墩村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


    本报记者 冯建伟 通讯员 王前喜 冯永芳

    61岁的他,已经当了14年村支书兼村主任,本该卸任,却在换届选举时被村民全票通过续任。村里78岁的老支书阿不都瓦依提说:“再干一届吧,村民们离不开你。”他,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泽普县古勒巴格乡科克墩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刘国忠。

    村民自发请愿要求留任好支书

    今年2月,十五六位科克墩村维吾尔族村民,聚集在泽普县古勒巴格乡政府门前请愿。面对接访的乡干部,村民们七嘴八舌:“千万不能让我们的刘书记退休呀!”“刘书记要是不干了,我们村怎么办呢!”这种“上访”,乡干部们还是头一次碰到。

    科克墩村全村不足300人,59户人家中,只有刘国忠一家是汉族。1959年,年幼的刘国忠跟随父母从甘肃武威来到科克墩村。1974年,时任村支书的阿不都瓦依提看中了初中毕业的刘国忠,让他当了村里保管员兼会计,8年里村账分毫不差。阿不都瓦依提将这个汉族小伙列入入党积极分子名单。1982年,刘国忠光荣入党。

    从1998年担任科克墩村的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起,刘国忠一心扑在工作上。今年初,刘国忠得知村里群众上访挽留他时,他被感动了:“群众这么拥护我、信任我,我还有啥说的!只要能动,就干吧。”

    通水通电通路干出来的好口碑

    科克墩村虽然左邻提孜那甫河,右靠莎车县宏伟大渠,但与周边13个村共用一条水渠,每到浇水高峰期,村民几乎浇不上水。

    从2000年至2002年间,刘国忠一趟趟地奔波于县、乡之间,终于争取到了在村口大渠上开水口的许可。刘国忠带领村里的60位壮劳力,吃住在工地,一个月挖运土石上万立方米,硬是修通了一条6公里的引水渠。有了水,村里的小麦每亩单产从不足500斤跃升为1000斤。

    为了搭上农网改造的末班车,刘国忠与老支书阿不都瓦依提带着铺盖卷儿,到县城找相关部门协调。夜里两人就睡在县城的巴扎上。他们的诚心打动了相关部门,科克墩村被纳入农网改造规划。2000年11月,科克墩村告别了无电的历史。

    2002年前,村里通往乡镇的道路坑坑洼洼,农民种的棉花、水果等农产品运不出去。刘国忠趁着农闲时节,带领村中的男女老少,每天往返两趟,用毛驴车从25公里外的叶尔羌河拉运砂石。用了整整4年,铺设完成7公里的砂石路。

    种辣椒养黄牛带出全村好日子

    盐碱滩上建起来的科克墩村,自然环境恶劣,农民收入主要来自种植的小麦、棉花。2007年,刘国忠在全村推广耐旱的色素辣椒,他挨家挨户做工作。

    村民阿依提拉罕·阿皮孜担心地说:“亏了怎么办?”刘国忠对她说:“那你就在我的地上试种一年,挣了钱算你的,赔了钱算我的。”刘国忠手把手地示范,一年下来,阿依提拉罕种植的一亩色素辣椒收入2600元。

    刘国忠家的20亩地成了村民的试验田,19户不相信种色素辣椒能挣钱的村民,都在他家地里尝到了甜头,亩均纯收入都达到2500元以上。

    过去,科克墩村农民养殖一头土牛约有1000元收入。刘国忠动员农民养殖良种的冷配黄牛,现在全村年出栏黄牛50头,户均养殖1头到2头,除去成本可收入2000元到3000元。

    村民的人均收入,从1998年前的不足300元,增加到现今的7000多元,增长了20多倍,村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村里新修了村委会办公室,有了阅览室,科克墩村越变越美了。

    村里有钱了,村民嫁接红枣的费用由村集体出;新农合需要个人承担的费用也由村里承担;对考入疆内初中班、内地高中班的学生一次性奖励2000元,对考入大学的孩子每人每年奖励2000元。

    每周集体学习成就和谐平安村

    刘国忠把每周二上午定为村民的“学习日”,每周五上午是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日”。党的富民政策、新疆“三史”、科学养殖与种田知识等等,就这样源源不断流入村民心田。多年的“学习日”坚持下来,使科克墩村成为一个零上访、零刑事案件、零治安案件、零非法朝觐、零非法宗教活动、零重大安全事故的“六零村”。50户人家被命名为“平安家庭”,全村被乡党委命名为“平安村”。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辣椒 黄牛 小麦 立方米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