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艳涛) 大春粮食产量占重庆市全年产量的80%以上。当前正值大春粮食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是落实各项田间管理措施的最佳期,更是重大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近日,重庆市召开全市农作物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暨绿色防控现场会,重点部署以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控为主的田间管理措施,部署开展为期100天的“大春田管攻坚行动”、“虫口夺粮行动”、“晚秋保粮增效行动”三大行动。
“今年病虫害防控形势很严峻。”重庆市农委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4月下旬以来,重庆遭遇长时间的阴雨寡照天气,5月以来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3至8成。这不仅使水稻秧苗生长缓慢,移栽大田后返青时间延长,部分迟栽水稻营养生长不足,更使得今年成为多数病虫害大发生年。其中,稻飞虱近10年来同期最重,马铃薯晚疫病也与大发生年份2009年相当。
农时紧,任务重。重庆市农业部门根据各地生态条件差异较大的情况,加强分类指导,深入开展“虫口夺粮行动”。为了确保各项措施落实,重庆实行了病虫害防控属地责任制,以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两迁”害虫和稻瘟病等流行性病害为重点,层层分解落实责任,不仅明确当地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的行政责任人和技术责任人,对重点病虫、关键区域的防控工作,还专门组织技术力量分片包干进行技术指导。为了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治,重庆各地密切关注病虫发生动态,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严格执行重大病虫定期上报、突发病虫随时上报制度。
“一块地打了药,邻近的没打,会迁飞的农作物害虫就会转移到没打的地块,导致防治效果不佳。统一时间、统一防治农药、统一防治技术,进行专业化的统防统治,才能有效防治害虫。”重庆市农委粮油处处长袁德胜说,农民自己单家独户打药,远不如专业防治效果好、效率高。目前,重庆市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水平不断提升,已组建专业化防治组织1423个,拥有机动喷雾器18161台,日作业面积达到55万亩。特别是绿色防控技术已广泛应用到水稻、玉米、柑橘、茶叶、蔬菜等多种作物。
“改变农民传统观念、进一步规范专业化防治组织、加大投入力度,使统防统治发挥最大作用,是我们下一步的工作重点。”袁德胜说。目前,重庆对一些重大病虫的防治已见成效。据测产显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区亩产量较未防治区平均增长818.1公斤,平均增幅达203.4%。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7-10/186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