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草原大海半日还


    内蒙古日报记者 屈广臣 徐永升 范树清 本报记者 张五四

    从渤海捞起一条金枪鱼,再运到内蒙古草原并端上餐桌,需要多长时间?初夏的一天,记者跟随内蒙古赤峰市海鲜经纪人老徐进货,见证了这一过程。

    早上7点,记者与老徐赶到辽宁省锦州市海鲜一条街批发市场时,这里已是人声鼎沸。老徐这次进货很全,金枪鱼、螃蟹、龙虾,还有蛏子、海螺等贝类。灌上海水、启动加氧机、敷上海冰,一切准备妥当后,他的海鲜专用车7点半准时从锦州启程了。

    从锦州到赤峰,一路走的都是高速公路。上午10点半,老徐的海鲜已运到赤峰的一个批发市场。经过简单分装,一辆小型海鲜送配车经赤大高速公路直奔翁牛特旗。车到玉龙沙湖布日墩景点刚好11点半。半个小时后,一盘盘烹制好的带着海洋气息的金枪鱼和海螺等与独具蒙古族特色的手把肉被一道端上餐桌。面对这一场景,来自八方的游客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还在几年前,草原牧区能吃到海鲜还是一个梦想,而今因为有了高速公路,仅仅一个上午,千里之外的大海便与草原“亲密接触”了。

    11年前,赤峰市没有一条高等级公路。近几年,赤峰市几乎每年都有高等级公路开工建设。从2001年至今,赤峰市公路交通示意图已实现了“十年五变”。如今,赤峰已建成高等级公路900多公里,居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前列。赤大高速、赤通高速和赤朝高速公路,宛如三条飘带,把草原与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而赤峰环城的高速公路,则为这三条“飘带”打了一个漂亮的结。在这个结上,在建的赤峰至承德的高速公路和赤峰至凌源一级路正伸向远方。

    与公路建设相呼应的,还有赤峰航空和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运营刚满4年的玉龙机场正在运筹新一轮的扩建,新的航线每年都在增加。目前已开通6条航线,通往上海、沈阳、天津等9个城市,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30万人次。“十二五”期间,赤峰还将新建林西县、克什克腾旗支线机场,届时全市民航吞吐量将达到100万人次。一条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的空中走廊正徐徐打开。境内包括赤峰至锦州铁路在内的4条铁路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建总规模已达472公里,比现有3条正在运营的铁路总里程还要长。条条钢轨铺向远方,承载着赤峰蓄势崛起的希望。

    立体交通,拉近草原与沿海的距离,让赤峰成为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洼地。如今,已有123家沿海企业融入赤峰经济的主战场。作为承接沿海产业的先行者,位于翁牛特旗的玉龙工业园区吸引了一批“辽”字号的企业。在金城重工有限公司,占地67亩的大型厂房蔚为壮观,一条条H型钢材正陆续从生产流水线走下,起重机和煤矿掘进机的样机已初见雏形。公司负责人张仁俊坦言,企业入驻之初,不仅是因为赤峰电价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更看重的是这里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如今,园区已入驻企业43家,去年产值达到59亿元,今年将达到100亿元。

    从沿海到草原,产业在迁移中发生质变。目前,玉龙工业园区已有世界一流的智能机械加工中心18台,数控机床30台,高端机械加工设备数量在自治区首屈一指。园内关联的精密机械、铜带加工、船舶分段、橡塑机械等20多个项目形成机械加工的矩阵。国内一流的机械检测中心和研发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纷纷落户园区。鸿宇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减速机、玉龙服装厂的衬衣等产品漂洋过海,远销美国、韩国等地。

    立体交通带动了旅游业的勃然兴起。夏季相约到赤峰看草原,成为沿海游客的新选择。福建客商游炳源每年都要带全家人到草原一游,住蒙古包、穿蒙古袍、学蒙语、吃蒙餐、练骑射……痴情于草原文化的他每年还组织一批家乡人来赤峰观光,成为草原文化的分享者和传播者。随着沿海游客的加盟,赤峰的旅游市场日渐火爆。去年8月旅游旺季,赤峰玉龙机场单月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而克什克腾号草原旅游专列的开通,又为当地火爆的旅游业加了“一把柴”。自专列开行以来,已接待游客5000多人。2011年,全市接待旅游者640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75.8%,旅游收入达88亿元。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也在悄然改变着牧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在达里湖景区,牧民乌仁高娃卖掉家里所有的牛羊,一门心思经营起旅游纪念品,光卖蒙古袍、蒙古靴和微型勒勒车等特色商品,一年纯收入2万多元。“放下牧羊鞭,拿起金话筒”在草原内外巡演,这是3000多名蒙古族乡土文艺人才的新选择,巴林右旗的蒙古族歌舞“珠尔沁”组合,已经走上广州、上海的舞台,悠扬的牧歌在各大沿海城市唱响;阿鲁科尔沁旗说书人敖特根巴雅尔登上了美国哈佛大学的讲坛,充满激情的好力宝表演,唱醉了众多白皮肤蓝眼睛的美国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原 贝类 海洋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