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建一座小桥 给孩子一份安全


    □□本报记者 刘艳涛 见习记者 张艳玲

    6月的重庆已进入雨季,淅淅沥沥的雨水下个不停。要是在以前,彭水县太原乡中心小学12岁的小学生胡正林一定得带着8岁的妹妹早早出门,要多绕几十分钟的山路才能到学校,因为学校旁的小河肯定涨水了。而现在,早起的胡正林却感觉很轻松,因为上学路上一座崭新的小桥已经横跨小河两岸。

    这座小桥便是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会启动的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的第一步,该工程为我国西部连片贫困山区人行桥建设的种种阻碍打开了一个公益出口。

    在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太原乡中心小学,400多名像胡正林兄妹一样需要涉水上学的孩子,再也不

    用担心小河涨水了。一座小桥千人受益

    在西部,一座这样的小桥可以受益千人以上,问题是资金从哪里来?

    “彭水全县至少需要上千座这样的小桥,但最缺乏的是资金。”彭水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张福安告诉记者。

    “在广大的农村,特别是在西部连片贫困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势地貌特征,十分需要这样的人行桥。但由于这些桥都是十来米的小桥,往往不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范围之内,而地方政府财力又有限,对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心有余而力不足。”国家交通运输部总工程师周海涛向记者道出了问题的关键。

    筹措足够的资金是解决贫困山区人行桥建设的关键。“地方政府财政窘迫,群众集资更是不可能。首座‘茅以升公益桥’的顺利竣工,让我们看到了公益基金会的凝聚力。”张福安说。

    2011年9月,茅以升公益桥——“小桥工程”正式启动。这一项目得到了国家各部委、各相关企业、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支持,首座“茅以升公益桥”便在彭水县成为现实。

    “修建这样一座乡村人行桥的资金一般不会超过30万元,但要在我国广袤的贫困山区建起十座、百座甚至千座这样的小桥,若仅凭借一家之力,必然力不从心。”周海涛说,茅以升基金会作为一个慈善机构,将社会各界的力量集聚起来,将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力量凝成一股绳,为我国贫困山区人行桥建设做出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小桥大爱凝聚众人心血

    资金解决了,请谁来设计呢?这样的小项目,入不了大型设计院的眼。茅以升基金会找到了一个好方法。他们找来高校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担任小桥的设计师,作为项目的志愿者,学以致用,不仅做了一件造福乡亲的善事,也是一次难得的专业实践机会。这也是在践行茅以升先生倡导的“边习边学、先习后学”的工程教育思想。

    “小桥工程”的第一座桥凝结了几位来自重庆交通大学和清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年的心血。邵长根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就读于重庆交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全程参与了小桥的调研、设计和施工。

    “当我今年初来到太原乡中心小学时,看到孩子们脱了鞋,挽起裤脚,慢慢趟过小河,河水不深却寒冷刺骨,孩子们的脚都被冻红了。看到这样的情景,我才切实体会到这座小桥对于这些孩子们的意义。那一刻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运用所学,快点为孩子们建起一座稳固、安全的小桥,让他们的上学之路更加安全、平坦。”邵长根告诉记者。

    “我们欢迎有更多相关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加入到‘小桥工程’项目中来,为西部贫困地区的人行桥建设贡献力量。”全国政协委员、茅以升基金会秘书长、茅以升先生之女茅玉麟表示。

    小桥的技术总负责人、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副主任冯鹏说:“这是国内第一座全复合材料桁架桥。这种复合材料比重是钢的1/4,而强度却是钢的2倍。由于运输、搭建都比传统的钢材料更方便,耗费更少的人力,而且不会生锈,尤其适合应用于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

    业界的专家正在探索一条山区人行桥的标准化建设之路。根据桥的大小、地势,制定出一套设计、安装标准,将大大简化人行桥的建设,降低人力成本,更有利于这种复合材料在山区人行桥建设中的推广。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雨水 雨季 基础设施建设 地貌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