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正宁农民的致富经


    近日,笔者采访了甘肃省正宁县几位农民“致富能手”,聆听了他们的致富经历,感受颇深。

    种田就种科技田

    杨志华,是西坡乡宋畔村人,为了找到一条适宜当地小麦生长的科学种粮新路子,他常年深入田间地头,详细记录小麦长势,并率先在自家土地上引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粮食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等农业实用新技术11项。2005年,他率先种植新品种“9086”6.2亩,按照技术要求深耕精播,平均亩产350公斤,每亩节约成本28.6元。在他的带动下,宋畔村种植小麦试验田312亩,辐射全村种植小麦2821亩。该村去年种植的冬小麦平均亩产313公斤,分别比全乡平均亩产284.6公斤和全县246.1公斤增产10%和27.4%。回顾多年的种植经历,杨志华感慨地说:“只有科学种田,才能增产增收。”

    学手技术好挣钱

    张京元,宫河镇雷村人。1997年因生活所迫,张京元跟着同村一位在上海浦东开面馆的师傅学习拉面技术。由于他吃苦耐劳、勤学苦练,三四年后,就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拉面师”。当时浦东开发的号角刚刚响起,他抓住这一机遇,借钱办起了不足20平方米的拉面馆。面馆开张后,他始终把质量放在第一位,几年下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年收入在100万元以上。在10多年的时间里,他还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带出了本村剩余劳力700多人外出务工创业,仅拉面一项,一年创劳务收入1200多万元,占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0%。

    联起手来好发展

    赵爱霞是山河镇董庄村的刺绣能手,她自小酷爱刺绣艺术。1989年,她制作的小布老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藏。近几年,赵爱霞感到正宁香包刺绣工艺还比较落后,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效益很低,而要想真正做大做强香包产业,姐妹们还得联合起来。2002年8月,她筹资办起了爱霞香包公司,通过“公司+农户”的方式,把单家独户的分散经营集中起来。公司投产后,她联合的52家农户当年加工制作各种香包刺绣挂件11000多件,产值达35万多元。现在,她已带动全镇1500多名妇女从事香包生产,年制作香包80多万件,人均年收入达6000元以上。

    摘自《甘肃省农民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小麦 施肥 粮食作物 深耕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