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基础牢——
自然资源禀赋优良
湖北省气候温和,地貌类型多样,是我国主要的粮、棉、油产区之一,古代素有“湖广熟,天下足”之称。湖北有大量的地方优良品种,有丰富的饲用粮和农副产品可以饲养畜禽,有广阔的林间草地、草山草坡可供利用,有大量的江、河、湖泊和水田可以种水生饲料、养水禽,有水产和蔬菜下脚料以及食品酿造业等副产品可为畜禽利用,畜牧养殖资源极为丰富,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湖北地方畜禽良种繁多,遗传资源丰富。据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统计,湖北省现有地方畜禽品种30个。目前,清平猪、麻城黑山羊、双莲鸡等都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另外,湖北畜牧业科教实力雄厚,拥有华中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多所科研院(所)校。
发展思路明——
标准化生产水平高
近年来,传统的分散养殖模式在市场风险和生产风险的双重作用下快速退出。而湖北省抓住机遇,大力扶持规模化养殖,规模化养殖比例从2006年的30%增到2010年的68%,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万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场达508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在规模化的基础上,湖北省坚持用标准化生产引领畜牧业发展。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武汉正大就提出了“福利养猪”的理念,并且兴建了标准高、环境可控、管理程序化的养殖场。2000年以后,武汉正大、襄樊正大两家公司又推出适合农户养殖的“猪小龙”模式,进而形成了湖北省早期的标准化养殖模式雏形。在正大“猪小龙”模式的基础上,湖北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标准化养猪“150”模式,随后又推出蛋鸡“153”、肉羊“1235”、肉牛“165”等更适应农村发展现状的新型养殖模式。2011年,全省规模养殖比例已突破70%,标准化养殖比例达40%左右,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农业部2010年在湖北省召开的全国畜禽养殖标准化现场会议上,湖北的标准化创建工作得到全国各省市畜牧兽医部门领导的高度肯定。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多次到湖北调研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模式,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评价。
发展活力强——
集聚效应明显
近年来,在政策和利益的驱动下,大量的社会资本纷纷向畜牧养殖行业集聚,自动化喂料、温控、排污、视频监控等高新科技设施在养殖上得到广泛应用,使得传统养殖业向现代设施农业上大幅迈进,畜牧行业成为农业领域机械化、信息化程度最为普及的行业之一,成为最典型的设施农业。设施化和现代科技在畜牧业上的应用,使得畜牧业作为“室内产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远远超过种植业,产出效率、效益明显。由于畜牧业集约化程度提高和产出效率提升,畜牧业成为投资洼地,近三年来,全省畜牧业汇集吸纳社会资本超过200亿元,每年拉动建材、机电、运输等消费超过200亿元,新增就业岗位20万个以上,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明显。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现价)超1205亿元,农民人均畜牧业产值2988.8元,为农民人均增加纯收入465.8元。
发展后劲足——
投资环境和养殖基础良好
近年来,湖北省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养殖基础、养殖资源,先后吸引了中粮、正大、温氏、六和、新希望、双汇、雨润、宝迪、蒙牛、伊利、正邦等知名企业集团来鄂投资,兴建了一大批现代化的畜禽加工厂和养殖场,带动大量养殖户进入了产业链经营,有效控制了市场风险。如广东温氏4家鸡场,2010年带领3500多户出笼肉鸡5000多万只,年销售收入8.55亿元;伊利集团落户湖北省黄冈后,短短的5年,黄冈养殖的奶牛从不到1000头发展到2.3万头,正在奋力打造“中部奶都”;武汉双汇2010年屠宰生猪128.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上缴税收2300万元;雨润集团在湖北省已建和正建的近10家生猪及肉鸡加工厂,形成了近1000万头生猪和过1亿只鸡的加工能力。
同时,畜牧业本土企业也快速崛起,一批本土企业家迅速成长。湖北神丹、湖北同星、湖北思乐、宜城襄大、汉口精武、武汉丰泽、周黑鸭、三镇食品、孝昌鸿祥等一大批本土企业进入了业界的视线,发展速度快、基础牢、理念新、势头猛。到“十一五”末,全省已拥有各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06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0家,省级龙头企业79家;年销售收入过1亿元的37家、5亿元以上的13家、10亿元以上的6家、15亿元的1家。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23/183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