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农民培训是推广农业技术的基础,如何让农业技术与农民“零距离”接触,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日前,在河南省社旗县城郊乡贾楼村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
城郊乡贾楼村科技示范户郭建党:
“科技入户”让俺成了“田秀才”
2011年俺家的10亩小麦又一次获得大丰收,亩产突破1100斤,总产达到11200斤,比上一年增产840斤,而且每亩地化肥少施13斤,减少投资15.6元,今年我家仍种10亩小麦,目前长势喜人,若没有大的自然灾害,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科学种田就是好!过去咱种地“随大众”,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种咱跟着咋种。人家用啥肥,我就跟着人家买啥肥,用肥用药浪费了不少,小麦产量只有700多斤,效益更是跟不上。如今,县里实行“科技入户”,直接把农业新技术、配方肥送到了家,俺还被评为乡里的科技示范户,与县里农业专家、技术人员结成帮扶对子。4月份是小麦春管的关键时刻,魏老师(高级农艺师)常到俺家手把手地教俺科学种田、配方施肥、防治小麦病虫,俺心里有底了,干啥都有劲了。
作为俺乡俺村的先进科技示范户代表,俺的任务就是带动村里的25户乡亲共同致富。“科技入户”让俺成了“田秀才”,俺家小麦连年获丰收,也带动25户乡亲200多亩小麦去年亩产突破900斤。今年又将是个丰收年,俺说话更有分量了,大家伙都想跟俺学,还争着要当科技示范户呐!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农艺师陈春先:
“零距离”培训最受农民欢迎
农民需要啥,我们就教啥。我们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自2008年开始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和“百名科技人员包百村与千户农民对接”活动,以农技站、土肥站、经作站、植保站、种子站为据点,抽出40名中高级技术人员组成“社旗县农业专家咨询服务团”,分组划片与1100多户科技示范户“结对子”,确保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各据点技术人员还向承包的科技示范户发放“绿色便民证”,实行保姆式服务,提供技术服务范围、联系方式,建立起“互联网”关系,根据农时季节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零距离”培训,受到农民的欢迎。
我负责下洼镇160个花生高产示范户的花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良种普及、病虫害防治,每周都要下去挨户“巡视”,随时帮助他们解疑答难,在花生生长关键阶段“零距离”举办流动课堂,把科技送到地头;在收获前举办观摩课堂,为大家伙复制致富经,农民们十分欢迎!虽然累点,但心里高兴,自己的才华有了用武之地,有了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舞台。蛴螬是花生高产的大敌,非常难治,有些农户往年种几亩花生因蛴螬危害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教这些示范户根据蛴螬的生长发育期防治,效果达到95%,成本降低50%,增产30%以上。
县农业局长姚军:
让农民人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
为满足农民朋友对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渴求,我们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完善了县乡农业技术推广网络,首先成立了“农业专家门诊”,组织开展了“百名农业科技人员包百村”活动,与千户农民对接,并筛选已获得绿色证书的860名农民为科技示范户或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他们的示范带动,常年抓好四个课堂培训,即办好空中课堂,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素质;根据农时季节办好流动课堂培训,把科技送到田头;及时总结部分典型致富农户,办好观摩课堂培训,让大家因地制宜复制“致富经”;最后针对丰收了卖不出去的农副市场行情变化,及时举行市场课堂,让农民了解市场信息,避免大起大落的悲剧重演,为农民增收上保险。我县每年举办这样的培训班300多期,试验引进推广农业新品种20~30个,新技术30~50项。
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普及率,科技进步对农业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以上。我们的目标是利用1~2年时间,让全县每一个农村劳动力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真正实现科技与农民的“零距离”接触,打通农技推广的“最后一公里。”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5-02/182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