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建华
鲜黄的菜花儿,给碧绿的麦地,镶着边儿,缀着框儿,如画似锦。“今春的庄稼,长势真好!”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委副书记刘玲说。近日,记者踏访江宁湖熟、禄口和江宁街道三乡镇,看春稼作物和春季生产,确也看出些新事、新势和新意来。
麦田看鸭
湖熟街道三界村,有座鸭场被成片成片的麦地围着。带记者看麦子的区农业局和街道干部,却把记者领进了这座偌大鸭场。看完栖“楼房”的鸭子,便被鸭业合作社理事长陶太庆引进他的办公室,看“稻、鸭、萍”共作示意图,说那鸭子与麦子和稻子的关系:
“去年投建的鸭粪沼气池,一斤肉鸭可产二斤鸭粪,以10斤肉一只鸭计算,一批20万只,可产400万斤粪,发酵的沼液,可满足周边两百亩以上麦田和稻田的有机肥需要……”
农业局的同志介绍更专业:“稻、鸭、萍”共作,稻田为鸭子提供劳作、生活场所、食物和水;鸭子为水稻除虫、施肥、中耕浑水、刺激水稻生长;绿萍具有固氮作用和富钾功能,稻田放萍可解决水稻70%氮素、钾素等养分需求,绿萍形成水面覆盖后,可抑制水稻杂草发生,净化水质。鸭子浑水,绿萍净水,减少人工劳作。
“鸭子大量采食绿萍,排粪量大增,提高了水田有机肥含量,给绿萍和水稻提供了更多有机肥,控制了化肥用量,同时通过鸭子嘴的耘翻又控制或减轻了稻田杂草的发生,对稻株中、下部的飞虱、叶蝉也有显著的控制作用……”陶太庆证实说。
怪不得麦子这么绿,这么油,这人绝呀,这地肥呀!
大户看粮
快近午饭时分,禄口街道石埝村种粮大户李光猛,还带着人在他流转的600亩麦地里忙活。田间的一块地正在被旋耕机打土细翻做秧池。他说,开春以来,紧忙的是两件事:申请绿色大米标识和选优新稻种。
记者问:“看您这忙乎劲儿,种粮积极性还挺高,这两年收益有什么变化?”
他站到远离拖拉机声响的地头,跟记者细算:“这几年农资价格是上涨了,但实事求是地说,粮价上涨的幅度更大,再加上国家的各种补贴,总的来说,这两年种粮收益还是越来越高了。当然,还要看你的规模大不大,增产技术高不高。”
记者问:“今年和今后种粮还有什么新打算,新要求?”
李光猛说:“种粮要有水和田。国家和政府要加大农田基础设施投入,小沟小渠水利体系,我们可以自己搞,大一点的,就要靠国家和政府了!”他还特别想能再多流转些土地,提高种粮的机械化、规模化程度和效益。
“那样,种粮更有劲头了!”他肯定地说。
菜地看人
下午的春阳下,那一眼望不到边儿的油菜地,少有几个农户在被鲜黄的花儿漫过田埂的地里忙活儿。记者也不忍心进菜地,怕刷掉菜花上的粉儿,少生籽儿,农户心疼。
江宁街道种了1.9万亩油菜,这里是叶村社区的千亩油菜地。一个农妇正好挑着一副空粪担从菜地里走出来,记者迎过去聊起来:“大婶今年油菜长得好啊!”这位叫刘正兰的妇女说:“好是好啊,没人种啊!看我这60多岁的老大妈还在挑粪呢!”
记者放眼望去,大田里很少的几个农户,都是50岁以上的模样。街道农业技术服务中心主任赵庭军在一旁说:“油菜种和收,都很难实现机械化。人工投入多,劳力价格高,将来还真没人愿种油菜了!”
记者问:“那为什么你们街道还能成千上万亩地种这么多油菜呢?”与记者一起跑了一天的区农业局副局长夏红说,因为区里、街道有补贴,农民自己也要吃油。
记者闻之,感到从长远来看,劳动密集型程度相对较高的油菜种植,不解决劳动力与机械化问题,还真是个问题;类似的机械化难以实施的农作物,又是人们食用必需的,没有人去种管怎么办?这可能需要从更多的政策和技术层面去思考、研究和解决,这属于农业生产和技术方式的变革。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4-18/182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