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集中育秧破早稻发展瓶颈


    本报记者 何红卫 曹茸 通讯员 程正华

    眼下,长江流域已进入早稻栽插期。记者在我国水稻种植面积第一大县——湖北省监利县采访时看到,当地通过“合作社+农户”等方式大力推广水稻集中育秧,为带动早稻生产趟出了一条新路。然而,这一广受欢迎的技术在推广过程中遭遇资金少、规模小等难题,亟待各方关注。

    集中育秧+机插亩均节本增效150元以上

    “往年育秧费时费工,秧苗存活率不稳定,而合作社育秧很省事。”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金光村村民黄尚武年初加入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后,不再操心育秧事,乐当“甩手掌柜”。

    黄尚武常年承包近800亩地,往年育秧,他和妻子购种、催芽、整地、播种、管护,忙得心急火燎。今年,他订购合作社的秧苗后,除省工省时降低育秧风险外,每亩还节省成本25元。

    “合作社自去年成立以来已辐射500多农户,每年为社员提供高质量机插秧苗35万张,可供栽插大田1.5万亩,并可为周边农户提供机插秧苗3万亩。”三丰水稻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振涛对记者说,“合作社还可为农户提供供种、育苗、机插、田间管理等一条龙服务,也可由农户提供种子,合作社代为提供育秧及机插服务。”

    周振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农民育秧加雇人插秧一亩需花费近200元,合作社提供从供苗、机插到后期指导的一系列服务每亩费用是150元,可使农民节本近50元,同时机插产量比人工插秧高100斤,节本增效可达150元以上。

    监利县委常委胥金普认为,通过合作社发展集中育秧和机插秧,实现了经营主体的创新,解决了谁来种田的难题,解决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难题,实现了农民省心省力省事省钱。

    集中育秧解水稻“单改双”难题

    监利县农业局局长李家模告诉记者:“早稻的集中育秧和机插,是双季稻推广的两大难题。全县有167万亩水田,目前有50万亩双季稻,如果这两个难题解决了,167万亩水田都有可能变成双季稻,可增产粮食9亿斤,增收12亿元,农民净增收7亿元以上。”

    采访中,不少农民告诉记者,耕田有“铁牛”,收割有“铁镰”,就是育秧麻烦,现在有人组织为我们育秧,再也不怵种双季稻了。

    基层干部也普遍反映,过去控制直播、推进“单改双”没有手段,近年来推广的水稻集中育秧是个非常好的抓手,是目前突破双季稻发展瓶颈问题的有效措施。

    江汉平原水稻生产大镇——汪桥镇,今年也采取集中育秧办法,大力推广抛秧、机插秧栽培,降低水稻生产风险,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

    全镇早稻集中育秧面积750亩,可移栽大田2万亩。其中,边江垸早稻集中育秧基地育秧83亩,可移栽大田0.2万亩。

    监利县农业局副局长李诗信说,为服务集中育秧,全县组建了以县级农技推广机构为中心、以乡(镇)场农技服务中心为纽带、以科技示范户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服务网络100人专家团队。

    据了解,今年全县早稻集中育秧面积2400亩,可栽插大田10.5万亩,占早稻面积的20%。

    企盼补贴政策扩大范围

    周振涛在创办合作社之前一直从事农技推广工作,他深有感触地说:“插秧是最辛苦的农事劳动,以前我们推广机插秧,因为没有做到集中育秧,机插后常常出现僵苗和草荒。我去日本参观工厂化育秧很受启发,正是为了解决机插秧出现的问题和请工难题,创办了合作社。”

    而赢利微薄成为了困扰合作社的难题。“拿150元的‘套餐’来说,我们的成本就需要140元左右,其中机插50元、运输10元、育苗80元,这样算下来赚不到多少钱。”周振涛说,合作社投资300万元,目前只享受了10万元的农机补贴,希望国家能加大补贴力度。

    “没有扶持就没有规模。”李家模分析了集中育秧大面积推广面临的难题,“一方面是投入不足。集中育秧是靠规模取得效益的,规模大了才能刺激购种,购种量大才能相对便宜。因此先期投入大,至少要投入1000万元以上才能赢利。另一方面是规模种植不够。机插至少100亩以上才合算,需要连片规模经营。”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水稻 早稻 双季稻 移栽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