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毛细血管”发达起来


    本报记者 买天

    “农村道路好比人体的一条条毛细血管,忽视了毛细血管的通畅问题,我们的肌体就会出问题。只有把通村公路建好了,才能与主干路连通起来,才能保证我们的农村与外部世界沟通。”针对如何加快乡村公路建设这一问题,青海省政协副主席马志伟委员打了个形象的比喻。

    长期以来,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都很落后。2003年以后,为打破农村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解决农民出行难问题,国家加大了农村道路建设的投资力度,以国家和省级政府出资为主,大力实施“村村通”工程,新建和改建农村道路年均接近40万公里。目前,我国农村公路到乡镇通达率已经达到99%,到建制村通达率达88.24%。

    暨南大学副校长周天鸿委员说,虽然我国乡村公路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两方面的严重问题。一个问题是现有路网技术等级低,由于质量标准低,农村道路不堪重负,相当一部分近年建设的农村道路因使用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造成路面损毁,年年修年年补,修得慢、坏得快,还有相当多的村级公路宽度和路基厚度都严重不足;另一个问题是道路养护跟不上建设的步伐,“村村通”公路基本上是只管建不管养,不少道路缺乏养护资金、养护机构和养护人员。从整体上讲,我国乡村公路建设仍处于低水平发展阶段,农村地区道路交通服务保障能力远远不足,农村道路建设和养护需求依然庞大。

    就乡村公路建设和养护问题,委员们提出三个建议:一是明确政府对乡村公路建设的责任。现行的道路建设政府经费投入标准还是2004年制定的,不仅资金缺口很大,而且“村村通”的路基工程一般由村负担,远远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为了保证地方政府具有投资能力,必须进一步规范和调整各级政府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增加县级政府可支配的财政收入。二是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农村道路建设规划要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避免不合理规划造成的资金浪费;规范道路建设标准,遵循先干线后支线的原则,在实现“大动脉”畅通的情况下,逐步丰富“毛细血管”。今后应增大车辆购置税、燃油税用于乡村道路建设和养护的比例。三是加强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道路服务质量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质量,要拓宽养护资金的来源渠道,推进道路养护运行机制改革,逐步实现“管养分离、事企分离”,同时要修改现有法律法规中与乡村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改革方向不一致的规定。积极推广道路养护新工艺,实现从只重视农村道路行车功能的养护要求,到重视农村道路排水、防护、抗灾等功能养护要求的转变。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质量标准 主干 排水 相结合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