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我国核桃平均产量提高近四倍


    本报记者 黄朝武

    2月14日,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核桃增产潜势技术创新体系”荣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喜讯传出,为这一研究曾付出无数心血的科学家们感慨万分。

    核桃是我国乃至世界分布范围最广、面积最大的坚果类经济树种,也是我国山区农民增收致富最具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长期以来,由于缺乏高效培育技术,核桃生产粗放经营,品质良莠不齐,产量低,山区农民增收致富难以实现。

    为改变这一现状,从1990年开始,中国林科院林业所牵头组织相关科研院所与大专院校,组成全国核桃科技攻关协作组,开展“核桃增产潜势技术创新体系研究”。20年来,该体系成功解决了核桃生产中的技术瓶颈,取得突破性的研究成果,核桃平均产量从过去的373.5公斤/公顷,提高至现在的1470公斤/公顷。核桃产量从1990年的14.9万吨,提高至2009年的97.94万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核桃生产国。

    无性繁殖一直制约着核桃产业化发展,科学家们将其视为重点研究课题之一,采用埋枝黄化复幼技术扦插繁殖核桃良种,建立完备、优化的扦插繁殖技术体系,在生产中推广应用,生根率达90%以上。同时,他们采用试管继代培养复幼并结合“二步诱导生根法”进行核桃良种试管微扦插繁殖,繁殖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生根率达98%。在研究过程中,科学家们创新提出,提早芽接时期并采取芽接前的放水措施,芽接时期为新梢生长到8~10节位时(华北地区5月下旬到6月中旬),由此改变了仿照苹果繁育的传统做法,使芽接成活率由1990年前的1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5%以上。

    针对核桃产区的自然条件、品种特性和消费习惯等特点,科学家们研究建立了核桃良种和坚果品质区域化、优质化的指标体系。经过长期的研究试验发现,年平均温度和土层厚度是北方核桃栽植区域划分的最关键影响因子,海拔、有效积温、降水量和土壤pH值为次要影响因子。由此探索出适宜平原地区、低山丘陵区、中山丘陵区栽植的早实品种。

    针对沟坝和坡荒地不同坡度,研究提出了“回字形”、“回字埂”和“隔坡水平沟”三种整地方式,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土地利用率增加78%。同时,研究还提出核桃休眠期修剪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改变了传统的生长季修剪技术,使核桃产量提高35%。革新了核桃幼树防寒技术,证明传统“凡士林涂抹法”防寒的弊端,创制的“双层包裹”和“套袋装土”防寒法简捷、经济、效果好,防寒和防抽条效果达100%,2001年已开始在核桃生产上广泛应用。此外,研究建立的花期回归预测模式,为核桃避晚霜预测、预警提供了科学指导。同时,研究提出坚果最佳采收时间为雌花盛花后138天,外部形态标志为2/3的青果皮开裂。科学家们建议,传统的“白露打核桃”方法,应当根据物候和当年实际情况予以调整。

    目前,“核桃增产潜势技术创新体系”选育出的核桃品种,生长势和抗逆性强,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极大调动了农民种植核桃的积极性,已成为我国应用最广泛、最高效的核桃苗木繁育技术。自2001年起,该技术推广应用于我国太行山区、秦巴山区、云贵高原区、黄土旱垣区、新疆沙漠绿洲区等全国核桃主产8省区的169县。1990~2010年,该技术推广面积达137.7万公顷,新增产值3410亿元,新增纯收益2676.6亿元。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核桃 品种 坚果 丘陵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