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涛
39岁的年龄,多数农村劳动力都外出打工赚钱了。但在重庆市梁平县礼让镇川西村,记者跟随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组看到,村民杨宪军却留在村里创业挣钱,而且村里大批青壮年也都陆续返乡创业。
2000年至2006年,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在家闲不住的杨宪军外出打工挣钱。但打工6年后的一次返乡,却让杨宪军决心留在村里。他发现:村里有人靠加工豆筋和养殖业不但发了家,而且还得到政府的补贴。“如果在村里能挣钱,谁还愿意往外跑!”杨宪军说。
礼让镇盛产豆筋。杨宪军为调查组算了一笔账,每口灶每天可生产30斤豆筋,全年可生产1万斤,年纯收入达3万元。豆筋加工副产品豆渣可作为饲料用于养猪,全村饲养生猪4000多头,户均养猪3头以上,每口灶的豆渣养猪年获纯收入2万多元。此外,猪粪可用于生产沼气,沼液可用于鱼塘养鱼调节水质。
加工豆筋、养猪和养鱼“三品”循环经济虽然诱人,但仅靠缺技术、缺资金、缺经验的农民是很难做起来的。于是,县乡两级政府出台政策,规定每个农户新增1口豆筋加工灶补助600元,免费提供5000元的统一作坊修缮;新增30平方米猪舍补助800元,建设1口沼气池补1500元;粮食种植规模达到50亩的每亩补助50元,经济作物种植规模达到100亩的每亩补助100元;养鱼鱼塘新增5亩补助500元。据了解,仅2011年县财政就拿出了2000万元,礼让镇财政拿出120万元。同时,县乡两级还积极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豆筋、水产品和生猪进行深加工和销售,实现农超对接,稳定销路,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
“如果不是政府这么支持,我也创不了业。”杨宪军说,是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才使自己能够在家安心赚钱,是这些年农村的发展变化坚定了自己回乡创业的想法。回村后,杨宪军将自己的土地以每亩600斤稻谷的价格流转给了他人搞渔业养殖,自己在政府的补贴下开始了豆筋生产。去年他赚了4万余元,靠豆渣养了7头猪,出栏20余头,收入超过了5万元,挣得比外面多,开销比外面少,又能照顾家人。“幸福就在身边,为什么不回来呢?”杨宪军说。
如今,像杨宪军这样的青年人都回来了。川西村成为礼让镇豆筋加工示范村。全村1036户有豆筋加工作坊315户,豆筋加工灶403口,30%以上的农户从事豆筋加工。
“川西村的‘三品’产业吸引和留住了很多年轻农民。”梁平县农委副主任冉懋国说,农村关键还是要有产业,农业还是要有效益,这才有出路。
当调查组问还有什么困难和要求时,杨宪军说,现在村里的水泥路有些窄,会车都困难,村里车越来越多了,希望路能再宽点。另外,现在农村生活和城镇上差不多了,希望村里文化娱乐设施能跟上,村民现在也喜欢没事锻炼锻炼身体。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18/179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