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占绵
大年初二,我迫不及待地去京郊通州区苍头村,给汉相大叔、春芬大婶儿拜年。
推开两扇贴着福字的大门儿,一眼看到在二门一侧的墙垛上,挂着一块崭新的“十星文明户”的牌匾。那牌匾黄底儿红星,在阳光的照射下极其鲜艳。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那酸……”还没向院子里的人打招呼,我就唱起了脍炙人口的歌曲《冰糖葫芦》。这是我和大叔约定的拜年联络暗号儿。我在外边唱上句,他必须在里面接下句。
歌声未落,大婶儿就“嘎嘎嘎”地笑着从屋里跑出来:“别唱了!今年你大叔的病刚好,接不了你的下茬儿了!”
“别听他瞎说,早没事儿了。”我刚想问个究竟,大叔魁梧的身影已经出现在我面前。他自言自语:“不是我爱唱这个歌,是它能代表我的心情。我们这代人,过去受的苦太多了!”他把我让进客厅,又慢慢聊起了心酸的往事。
大叔今年78岁,大婶儿75岁。他们一家是在26年前从密云县的菩提谷搬到这个村的。老家那地方虽然山清水秀,但由于资源贫乏、地域偏僻,缺少挣钱的门路,农民的生活大都非常贫困。叔婶儿上有父母,下有四个孩子,不仅要维持生活,还得供子女上学,家里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为寻得一条出路,他们只好在亲戚的劝说下,挥泪告别故土来到了这个鱼米之乡。
叔婶心灵手巧为人热情,很快在苍头扎下了根。怎么脱贫?他们发现通州集市上的冰糖葫芦很好卖,马上想起故乡菩提谷有大量滞销的红果。要是把这批红果加工成糖葫芦,不是既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又能帮助乡亲们增收吗?
大婶儿是个聪明人。她先把大个儿的果品挑出来,让大叔送到集上去批发,留下小点儿的果子穿糖葫芦。这叫先回本儿,再赚钱。
几经周折,他们的冰糖葫芦生意开张了。那些普通的山里红,用竹签儿一穿,再经他们的巧手蘸上糖衣,瞬间变得珠圆玉润、光彩照人、酸甜可口。大叔说这东西到集上就得一抢而空,肯定有钱挣。
头一回赶集,大叔专门刮了胡子,换上新衣服,打扮得像个新郎官儿。早上,太阳刚出山,他就骑上自行车,带着满满一草把冰糖葫芦上路了。“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他心里高兴,正边走边唱,忽见本村的一群小伙子,分乘两辆手扶拖拉机,一面和他套近乎,一面减速“突突突”地迎面走来。当时,他并没在意,等到了集市停下自行车一看,才发觉草把上的冰糖葫芦早被那群坏小子拔光了!
见大叔一会儿的工夫就回来了,婶子很惊讶:“呦,卖得这么快呀?赚多少钱呐?”
“别提了……”大叔愁眉苦脸,蹲在地上,笑得比哭还难看。
婶子笑出了眼泪:“老头儿,那你急什么?说明咱们糖葫芦蘸得成功,那群坏小子才抢呢!来,咱们接着蘸!谁想吃,管够……”
万事开头难。没想到,因为缺乏知名度,大叔的糖葫芦并没什么人买账。在严寒的冬天,他仍然顶风冒雪,走村串乡,一边唱歌儿,一边推广他的糖葫芦。由于天冷,又舍不得买双棉手套,他的双手冻出了一道道的血口子,钻心地疼,他依然不灰心。天道酬勤,几个月之后,叔婶儿的冰糖葫芦,渐渐红遍了通州市场。此后,每年从深秋到早春,只要在京东集市上一听到《冰糖葫芦》的歌声,人们就知道大叔来了。如今,这已成为当地的一道风景线……
“大叔,喝口水吧!”我知道他前些日子患脑血栓刚出院,赶忙劝他休息。有顷,我问大婶:“听说你们老两口,今年回家翻盖房子了?”
提起这桩事,叔婶儿又兴奋起来:“没错儿,人是越老越想家。我们花了20多万元,把菩提谷老宅翻盖了。人得叶落归根呢……”
“过些天,冰糖葫芦还能卖吗?”“得卖!现在孩子都事业有成。我们也衣食无忧,早就享清福了。干这事儿,不是缺钱,是为找乐儿!也是为老家的红果多找条销路。人不能光为自己活着呀!你没见门口那块‘十星文明户’的匾牌吗?那是乡政府奖励我们带头致富的。我们得给国家增光啊……”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4/178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