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苇编匠办起苇画厂


    本报记者 高文 通讯员 孙春晓

    不用笔绘,无需涂墨,将不起眼的芦苇融入文化艺术元素,一幅幅描绘人物景物、花鸟鱼虫的画作就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人们眼前。“这是芦苇画,每个画面都是采用芦苇的茎、叶、苇花等进行艺术加工而成,不但画面逼真,而且立体感强,光泽中带有几分金属的质感。这种画天然、环保、不变形、不变质,深受高档酒店、宾馆和书画收藏爱好者喜爱,产品供不应求。”近日,记者在位于山东省桓台县的马踏湖锦秋芦苇工艺品厂采访时,该厂经理巩向滨不无自豪地说。

    在芦苇画制作现场,一捆捆芦苇经过蒸煮、抛光、劈丝、炭化、剪切、粘贴等28道繁杂的工序,彻底“脱胎换骨”,幻化成赏心悦目、形神兼备的艺术品。专程从外地慕名赶来买芦苇画的杨女士,分别挑了两幅标价600元和300元的作品,她说:“这两幅画很有生活情趣,充满了诗情画意,我都很喜欢。”

    “这是用什么做的?”在一幅展现两只憨态可爱的熊猫的画作前,记者指着熊猫身上柔软如丝的毛问。巩向滨一边向记者示范一边说:“都是用加工好的芦苇茎片做的,像这样用剪刀一丝丝剪上数百刀剪出来的。”“这样精雕细作、美观逼真的作品肯定不便宜吧?”记者问。“是的,全手工制作,都是精品啊!售价少则三四百元,多则上万元。”

    出生于马踏湖畔的巩向滨,从小左腿残疾,行动不便,于是潜心学习绘画、装饰设计等技艺,并利用专长,从事过室内装饰设计、壁画制作等工作。闲暇时间,巩向滨便跟村里的村民一样,利用家乡丰富的芦苇资源,用传统手工艺编成苇筐、苇篮、苇席等,赚取微薄收入。4年前,头脑灵光的他开始琢磨如何将芦苇制作融入文化元素,开发挖掘芦苇的高附加值。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反复摸索、试验,他终于自创了一套芦苇画的制作工艺。

    2011年5月份,巩向滨开办了马踏湖锦秋芦苇工艺品厂。为了不断提升芦苇画的艺术水平和影响力,他聘请了几位国家和省级书法美术协会会员担任艺术顾问,还建立了自己的销售网站,方便客户网上观赏、订购芦苇画。目前,工厂不仅自行创作加工题材丰富的芦苇画,还可以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来图加工,满足全国各地中高端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如今,小芦苇融入文化艺术元素,“变身”高雅艺术品,受到全国各地广大客户的追捧,迅速成长为当地一项文化新兴产业。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芦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2-02-03/178514.html

  • 芦苇
  • 芦苇荡
  • 芦苇湾
  •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