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书香诗韵田园风


    本报记者 肖克 刘久锋 通讯员 刘南勇

    近日,记者穿行在贵州高原,一路上各色民居风格迥异、错落有致,粮田,茶海,丛林,山丘,七弯八岔;庭楼院落,小河悠悠,池塘掩映,修竹环绕,垂柳婆娑;屋前屋后,黄发垂髫,或嬉笑,或闲聊,怡然自得。

    好一派贵州乡村美景!与美景相衬的是贵州农民的精神文化风貌。

    田家沟的“新民谣”

    “一谢共产党,吃饭把你想,以前受饥饿,现在奔小康!二谢共产党,穿衣把你想,以前穿麻布,现在毛料裳!三谢共产党,住房把你想,以前茅草屋,现在空调房……”这是遵义市湄潭县兴隆镇田家沟村民组的村民正排练自己创作的新民谣《十谢共产党》。

    田家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美丽村寨,共42户人家216名村民,300余亩耕地。近年来,该村依托茶叶、辣椒、水稻种植,发展乡村旅游,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在全县“四在农家”建设的号召下,全组42户人家就有30户参与了“四在农家”的创建。长期以来,当地都有编民歌唱花灯的习惯,以往编唱都是《扯谎歌》、《薅秧歌》、《采茶歌》之类的。如今,他们则把村里的新变化也编进了“新民谣”。

    邓应民的“乡村作业”

    邓应民,遵义县新民镇一位70多岁的退休教师,听说自己村里要建农家书屋,他主动把家里的三间屋腾出来当“图书馆”,而且还担当起不拿一分工资的义务管理员。但他这个图书馆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凡借书看的人,都要接受“考试”,借书结束后要写一篇“乡村作业”——心得体会。

    “农家书屋就是好,书中自有黄金宝;农民看了农技书,生产提高粮丰收;学生看了作文书,学习提高知识丰;老年看了养生书,心情愉快使拳功;天天都把书来看,样样事情都精通!”这是新民镇青山寨村民组农民宋剑锋在农家书屋看书后写的《看书有感》。村民邓德宽过去种桃子、板栗、杨梅,花开得很好,挂果也不错,但到果实成熟后,就没剩几个了。自从来农家书屋看了果树栽培的书籍后,去年桃子丰收了,一下卖了一千多块钱,剩下的果实还可以卖一千多块钱,他全部送给村民吃了。他感激地对记者说:“农家书屋好,教了我好多实用技术。”

    诗乡的“农民诗社”

    “昨夜等郎紧不来/烧了几多冤枉柴/仔鸡炖汤烧干了/油煎豆腐起青苔。”这首乡土气息浓郁的诗,出自诗乡农民诗人韩述华之手。现龄76岁的韩述华,是绥阳县风华镇风华村农民,他除搞好平常的农业生产外,还擅长竹篾编制,在编竹篾时便是他诗兴大发的时候。至今他已公开出版诗集多部。

    绥阳县1993年被贵州省文化厅命名为“诗乡”,2007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诗歌艺术之乡”。2009年5月,当地农民易道淳、韩述华等自发组成“走遍诗乡采风团”奔赴走县内各镇乡之间,寻找诗歌创作的灵感。今天,农民逐步走向富裕,诗乡诗歌创作迎来又一个春天。三年前,风华镇金承金字村20多位农民自发举办梨花诗会,诞生了一个农民诗社。几个月后,绥阳农民诗词学会诞生,在自筹资金的情况下,已开展活动50余次,自费出版《风华诗稿》11期,刊载诗歌6000余首,在全国各地诗歌组织和文联广泛交流,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茶叶 辣椒 垂柳 耕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