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长丰草莓“红彤彤”


    本报记者 杨丹丹 通讯员 陈燕

    寒冬正隆时节,在安徽省长丰县义井乡向东村,记者看到一幕幕热闹喜人的场景:一排排钢筋大棚内,蜜蜂在草莓花间飞舞授粉;农民忙着采摘鲜红娇嫩的草莓果;农妇坐在大棚前欢快地分箩筐摆放大小不一的果实;果农经纪人骑着摩托车挨家挨户收购刚刚摘下的草莓。

    “春节是最忙碌的时候,我们一天也休息不了。”44岁的严继华正在田头忙着给草莓地通风。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土生土长的“老把式”,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以前世世代代都是种油菜和水稻。2009年开始,看着附近乡镇的村民经营特色农业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心里也开始跃跃欲试,但是怕自己文化程度不高,迈不过农业科技这道“门槛”。

    “幸亏村委会主任张继新不停给我鼓劲,说别人能做的不信咱们弄不了。我才狠下心来试一试。”严继华感叹道,第一年自己和妻子投资两万块钱建了三个大棚。为了降低成本,严继华凭着学习到的一些皮毛知识尝试育秧。育秧可是种植草莓的最难环节。温度、湿度、病虫害防护一样也轻视不得,稍有闪失都会影响成活率。从3月到9月,一株株草莓秧终于被悉心呵护成活。严继华小心翼翼地将它们一棵棵移植到大棚里。“栽苗也有讲究,深浅要适度,还要有一定的方向,否则不出苗。大棚的温度和湿度都有一定的指标,你瞧那上面的温度计就是专门测量用的。”严继华指着挂在大棚里的一只硕大的温度计向记者介绍说。

    2010年,三个大棚的草莓为严继华全家带来了将近5万元的年收入。“我跟老婆数票子时真是兴奋,没想到种草莓这样来钱,比起以前一下子翻了好几番。我当时就下定决心要继续种,第二年又增加了两个大棚。”

    “你看看,现在我种的草莓就比过去好多了,个大品形好。种草莓跟种庄稼差不多,也要讲究规律。去年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今年有经验了,到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都一清二楚了。遇到一些简单的技术问题也能自己处置,处理不了就给县农技推广站打电话。现在,每亩地最少能增收20%。”严继华感叹说,“一回生二回熟”,自己现在是越干越带劲。他的想法是还要带动所在的村民组,帮助村民们一起扩大规模种植草莓。

    “现在我的地里每天都能摘下近百斤果实,送到批发市场当天就能换回千余元的收入。我们夫妻俩感到忙活得有价值,能在春节里把最漂亮的草莓送到人们的餐桌上,腰包也跟着变鼓了。”严继华说,春节是销售旺季,地产草莓基本不在本地销,都是用火车运往北京。

    历经20多年的发展,草莓已发展成为该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2011年全县草莓种植面积16.5万亩,预计总产28万吨,总产值25亿元,草莓种植户7万多户、从业人员12.6万人、受益农民约30万人。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草莓 大棚 水稻 油菜
下一篇 :祥龙迎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