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记住我们的青春


    关圣力

    那个年代,轰轰烈烈地爆响着的年代,承载着多少青年的理想,燃烧着多少青年的激情。

    高国镜的长篇小说《几度杏花红》,以平实的文字,记录了我们曾经走过的年代,记录了在上个世纪中期,上山下乡运动中一段真实的历史。在那个年代,我们曾经快乐、忠诚,也曾坎坷和无奈。这本小说再现了这一代青年人的如花岁月,折射出他们的火红青春,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难能可贵的是,在过去的年代,那些青年物质匮乏,精神却不匮乏;生活贫困,感情却富有;不求待遇高,却把理想看得高于天,把人情看得比山重。

    我们读着《几度杏花红》时,已经是满头白发。小说的作者说:人生没有不朽的尸骨,人生却有不朽的风流。

    当魏民征、程雁飞们打起行李,唱着红歌,从城市插队到农村时,是如此地风流倜傥。他们在跑马泉,在杏花寨的兽医站里学艺,在荒野里放牧时,生命如花般开放。他们面对满目的山杏树,在贫穷的农村,认真地、执著地追索自己的理想。艰难和困苦算得了什么,在荒山野岭,在广阔的天地里,他们用生命的忠诚,追求共产主义,体验单纯的爱情,用生命印证自己的存在价值。青春时的点点滴滴,都闪烁着只属于他们这一代的生命之光。那流浪在杏花林里的青春,似乎令人向往,但更令人思索。

    然而,历史是无情的。那一页随着政治的突变,翻了过去。生活以另一种模样,经济的模样,摆在青春已经逝去的一代人面前。迷蒙与理智,上大学或是继续留在农村,成为魏民征、程雁飞们的又一次选择。生活里永远充满酸甜苦辣。

    小说就是这样无情地把一代青年的生命,镌刻在历史中。凡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身心都带有红色的记忆,但也难免有难以愈合的伤痕,永难忘记。失去的永远失去了,也许青春无悔,但也可能不堪回首。

    但作为记录历史重要手段之一的文学,却不能认可失去的永远失去。作家的笔,应该叙写我们生活的曾经,因为那是维系着一代青年生命的蹉跎岁月。失去的一切,也是我们不应该忘却的一切。

    无可否认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学变得晦涩麻木,失去了对生活理直气壮地介入,仅仅满足讲述漂浮于生活表层的现象。讲述者沉浸在千篇一律的故事里,或官场或爱情或凶杀,冗缀而无味。被讲述的一切故事,都与现实无关,与人性无关。作家手里的笔,像把理发用的去薄剪子,虽然充满了好看的锯齿形状,也能够剪出好听的声音,却在大多时候,在理发师手里,喀喀地虚无地响亮着。

    我不知道这是作家的无为,还是文学的羞耻。然而,无为骄傲着,羞耻光荣着。有一点可以肯定,文学虽步履蹒跚,疲惫得气喘吁吁,却还没有失去它的存在事实。还有许多人走在写作的路上,背负着空泛却沉重的骄傲和光荣,为我们讲述着我们自己的故事。笔者当年曾经上山下乡,所以对高国镜这部书更有几分亲切感。

    《几度杏花红》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小说所记载的生活真实和历史真实,尤其是文中关于民风民俗的描写,如实地记录着我们的正直纯洁的品质。用文字记录历史中我们生命的点滴,我们走过的脚印,就是其文学价值所在。就本书的艺术性而言,作家高国镜力图追求一种浪漫的境界,一种诗化的人生,一种田园的意境,一种唯美的画面,甚至传奇的色彩。不难看出,书中的人物几乎都在有意无意间偿还各自的“杏花债”。从一个市长之子热恋、苦恋一位山村的牧羊女,到几乎用私奔的方式与之结合;从对爱妻的怀念,到最终和那位女作家圆梦杏花林;从高干之女魏民图欲嫁平民之子白瑰,到平原姑娘慕名寻找山村羊倌……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冲破传统观念的爱情故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山杏树之恋,还是那一代年轻人奋斗不息的青春之歌。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山杏 平原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