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文化路线”富了荣祥村


    浙江省瑞安市的小学生正在体验农耕文化。

    蒋培玲

    12月6日,位于浙江省温州瑞安市西部静谧的小山村——荣祥村好不热闹,首届农耕文化节正在这里举行。这边厢一群学生围着酿酒师傅了解农家酒的酿造过程,那边厢另一群学生忙着观看传统手工布鞋的制作,还有刺瓯绣、捣年糕、包粽子……与传统的事农方式不同,荣祥村的农民走起了“文化路线”,把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将这些昔日只有在农家才能看到的劳动生产工艺变成一个个乡村文化体验项目,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增收致富。

    旧农具的神奇魔法

    走进荣祥村的农耕文化展览馆,700件乡土气息浓郁的、古代及近代的农家劳动工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农家服饰,呈现眼前。古织布机、夹缬被、藏酒器、清朝蒲鞋、蓑衣、古代婚灯、风车……都让游客对传统的农耕文化有了更系统和直观的认识。“这些工具现在已很少有机会看到了,城里的孩子们就更难了。把这些保留下来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陶山镇中学的老师带着孩子们慕名前来,参观现实版的农耕文化历史教科书。

    文化是民族历史和民族智慧的生动记忆,而农具则是中国农民在世代的农业耕作中留下的智慧结晶。2002年,荣祥村的村“两委”萌发了建设农耕文化展览馆的想法,在该村原小学校舍内开辟了一个农耕用具展览区,号召村民捐出闲置的农具,村民纷纷捐出自家的“老古董”。经过2年多的筹备,2009年温州市首个农耕文化展览馆正式对外开放。

    截至目前,该展馆自开馆以来,已经接待了五万多人次参观。文化节开幕当天,瑞安市唯一“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实践活动基地”也落户荣祥村。陶山镇党委委员刘建敏介绍,该农耕文化展览馆增加了未成年人对传统农耕文化的了解,在参观学习中感受到农村生活和农村文化的魅力。这是该村继省绿化示范村、省文化示范村、省全面小康示范村后,凭农耕文化拿到的又一张省级“金名片”。

       穷山村变成欢乐谷

    “文化路线”的成功,让荣祥村村民有了自信,村“两委”决定因地制宜做大农耕文化。借助农耕文化展览馆的这一平台,荣祥村还建起了采摘园、陶弘景百草园等项目,并已启动了一系列的特色“农文化”延伸产业项目。该村计划建设10个主题馆,目前已经有瓯绣馆、农家酒酿造展示馆、陶弘景种艺馆、养生布鞋馆等6个项目主题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在这些主题馆里,当地村民用最原生态的手工技艺制作各类农产品、传统用品,让游客体检传统技艺。当天就有千余名游客到现场进行参观体验,使这个平静的小山村一下子热闹起来。

    “哇,原来这样就可以引水入田,解决灌溉呀!”在800亩生态农耕文化谷清幽的小河旁,来自瑞安市九中的学生们惊呼。原来,一辆大水车被架在河流和农田之间,学生们三人一组,踏上水车实地作业,河水便源源不断地流入旁边的农田里,浇灌秧苗。“以前只在教科书上看到这样的工具,在这里可以实地看到,真是太高兴了。”一位同学感觉收获颇多。而不远处的果园则更热闹,数百名孩子正在采摘瓯柑和陶山甘蔗。“陶山甘蔗喷能松……”朗朗上口的本土民谣和孩子们的欢笑声回荡在农耕文化谷,变成快乐谷。

    在农家小院,几位农民正在展示传统捣年糕的技艺,吸引了一大群游客的目光,更让大家高兴的是,可以现场品尝纯手工制作的年糕。“很地道,很好吃,这个味道店里买不到。”在粽艺馆体验完包粽子的乐趣后,一些游客顺便买了手工粽子。除了粽子,瓯柑、养生面、年糕、土鞋等特产都颇受欢迎。既欢乐了游客,又鼓了村民的荷包。

       文化锻造致富金钥匙

    9年前,位于浙江南部山区的荣祥村还是一个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的贫困村,800多名村民中,有半数外出打工,却难以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局面。2002年以后,新一届的村“两委”班子上任,提出了发展农耕文化的思路,将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耕种方式打造成文化品牌,让文化成为科技之外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瓯柑 甘蔗 绿化 农民人均纯收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