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实施肉牛良种补贴 加快肉牛群体遗传改良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肉牛产业发展迅速,肉牛生产优势区基本形成,在农业结构调整、富民增收、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肉牛产业进入了转型的关键时期,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产业链日臻完善,从单纯追求数量向数量与质量、效益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但同时,我国肉牛产业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良种覆盖率低、出栏率低、饲料报酬低、个体产肉率低;国内优质、高档牛肉短缺,高档牛肉仍依赖进口;近年来基础母牛存栏数量下降较快,草畜矛盾比较尖锐等,这些问题对我国肉牛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为推进肉牛群体遗传改良,2009年中央财政在河南、四川、吉林、山东、内蒙古、新疆、甘肃、云南、辽宁、宁夏等10个肉牛主产省区开展了肉牛良种补贴试点项目,对200万头肉用能繁母牛实施良种冻精补贴,每头能繁母牛每年补贴2剂冻精,每剂冻精补贴5元,补贴资金共2000万元。2010年维持此规模。2011年,国家扩大补贴范围,增加补贴数量,在前两年项目实施基础上,在中央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内蒙古、四川、云南等8个牧区省区增加了400万头能繁母牛补贴任务。

    肉牛良种补贴主要做法与经验:

    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和责任落实。肉牛良种补贴项目由农业部和财政部共同组织实施。试点项目省区认真贯彻落实农业部和财政部关于实施肉牛良种补贴项目的要求,强化领导,精心运作。各项目省区均成立由农牧业厅、财政厅等单位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和畜牧技术推广、生产等部门领导组成的项目实施小组以及业内知名专家组成的技术专家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监督管理、技术指导等工作。辽宁省还实行了目标责任制,将项目工作纳入年度畜牧业推进计划目标责任制考核,对未按时完成项目任务的,将给予通报批评,直至取消参评先进的资格。河南省畜牧局把项目管理列入省局与各省辖市畜牧局目标责任书,纳入年度责任目标考评范围。吉林省对项目实施目标考核制,要求牛配种率、受胎率、产仔成活率要分别达到95%、90%和95%。这些举措进一步强化了项目实施的责任落实,保障了项目实施效果。

    加强项目制度建设和规范管理。一是公开、公平、公正地招标采购补贴冻精,严格审核种公牛站资质和冻精质量鉴定等相关材料,确保引进冻精的质量。二是建立良种补贴冻精发放和使用登记制度。各项目市县区安排专人负责,建立肉牛良种补贴冻精发放登记册和台账,严格冻精领取和发放,规范冻精入库、出库管理。冻精使用后附有养殖户签名或指印。三是实行冷配点认证和人工授精员持证上岗制度。对肉牛冷配点进行清理整顿和验收认证,依法取缔非法冷配点。并对所有人工授精员实行年检考核和健康检查,合格者核发上岗证书。新疆创新了对人工授精员的管理模式,颁布实施了《家畜育种员星级评比管理办法》,对人工授精员进行评比奖励,以激励其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有效推动了项目实施。四是实行“两费”分离制度,即人工授精服务费和冻精费分开收取。“两费”分离后,养殖户能够充分了解国家补贴政策、补贴标准、补贴冻精的质量、价格等,保障项目实施真正落到实处。

    加强项目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在对项目的指导和督查方面,农业部主要抓了三方面工作。一是抓好种公牛评选工作。组织专家制定中国肉牛选择指数,改进选择方案,使肉用种公牛选择更趋科学有效,保障了肉牛改良效果。二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与财政部共同制定了良种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资金的下达、使用、管理与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三是组织专家开展项目督导,了解项目落实情况,督促指导项目实施。农业部每年都组织一批由畜牧、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督查组赴项目省区对项目执行与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项目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切实维护养殖者的利益。同时,地方各级畜牧部门也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督导、检查等工作,促进项目落实,保障项目成效。

    加强项目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各项目省区均举办了管理与技术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项目管理、技术人员和人工授精员对项目实施的目的、运作程序、具体要求的认识,为项目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此外,各项目省市县也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和发放宣传单、印发宣传图片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项目实施的意义、内容、补贴标准、运行方式等,做到让广大农牧民家喻户晓项目政策,并积极参与项目实施。同时,公示项目补贴标准、入选公牛名单、人工授精员名单、母牛建档立卡、监督电话等内容,保障项目实施公开、透明。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母牛 畜牧 公牛 后代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