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志愿者:让这个冬天不太冷


    面带微笑的盲童。

    志愿者和西藏盲校学生合影。

    志愿者在教盲童识盲文。

    蒋培玲/文 陈奕安/图

    12月2日,雪后的北京气温很低,不少人都在琢磨冬季如何保暖的问题。一个刚刚作为志愿者从西藏归来的“90后”青年——北京小伙儿陈奕安,心里惦念的,却是千里之外的盲校伙伴,担心那里的盲童该如何过冬。“我已经发动周围的亲戚朋友捐钱捐物了,下一步我还准备在网上发帖,说明西藏盲校现存的困难,并希望更多人看到这个情况后能献份爱心。”他说。

    作为志愿者,陈奕安只是众多盲人志愿者中的一个。目前在全国,活跃着一大批像他一样的志愿者,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分校就有一支“启明星”支教队,9年里,已有1000多位志愿者接力到盲校支教,他们为盲童升起了一颗颗照亮前路的启明星。

    给予比索取更幸福

    “有一个孩子,九岁时失明,常年生活在盲人影院,从早到晚听着那些电影,听不懂的地方靠想象来补充。”这句话出自盲诗人、2011年度人民文学奖诗歌奖获得者周云蓬的作品《盲人影院》,表达了一个盲人在看电影时的困难。他们要靠想象,但想象往往不合实际。

    然而,在北京鼓楼西大街却有一家专门给盲人讲电影的“心目影院”。这家影院很简单,一间不足30平方米的小屋里,一台DVD机、一台电视、一个扩音器和几十把椅子是影院的全部家当,但是在很多盲人朋友的眼中,它却比其他豪华影院要好上百倍,以致于丰台区、石景山区等地的盲人,不惜花两个多小时坐车来这儿“看”电影。

    影院自2005年创立以来,每周六上午,“心目影院”的志愿者们都会在这里为盲人讲一场电影,风雨无阻。申权作为志愿者中的一员,他在这里服务已有3年了,现为影院的专职工作人员。虽然每个月只能领600来块钱的工资,但申权每天都是乐呵呵的,他说:“每天看到那么多让人感动、让人觉着温暖的事情,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在改变。”

    跟申权一样,家住北京的沈根明先生也是一名志愿者,他长期致力于为西藏盲校提供法律援助。几年来,但凡盲校遇到困难,首先想到的就是他。而他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优先解决盲校的困难。“比起付出,我获得的更多。”沈根明坦言,“盲校孩子的自信、自尊、感恩、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曾经一次次深深地影响着我。”在他眼里,这些孩子只是眼睛看不见了,但在其他方面不比常人差,甚至在某些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了常人。

    现任西藏盲校的校长尼玛,就是从盲校走出去的学生。尼玛本是被家人遗弃的盲童,后来受人帮助进入盲校学习。别看他今年只有23岁,却已经精通汉语、藏语和英语三种语言,曾一人只身前往三个国家留学。但他最终还是选择回到了培育他的学校,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更多的盲童。“这里就是我的家,我愿为她付出所有。”尼玛说。和他有相似经历的藏族女孩吉拉也做了相同的选择,目前她正在日喀则开办一所盲人幼儿园。

    薪火相传 携手共进

    据沈根明介绍,目前虽有许多志愿者投身公益爱心活动,也有许多在类似的爱心接力中受益的盲人开始加入志愿者行列回馈社会,但是这项工作仍旧存在很多困难。“盲校现在最缺的是资金和教师。”沈根明担忧地说到,“很多企业都在一定时间内做出了贡献,但是缺乏连续性。”说起自己遇到的类似困难,“心目影院”创建人大伟感慨地说:“影院自成立以来,先后得到过许多企业的资助,但是时有时无,不太固定,真希望能有一些爱心企业可以持久地资助我们影院走得更远。”

    “尽管条件艰苦,但是西藏盲校的孩子非常知足,懂得感恩,他们觉得自己已经很幸运了,因为他们有学可上。”刚从西藏盲校归来的陈奕安,感慨地讲述着那些让他感动的年轻伙伴。据国家教育部统计,截至2008年12月,全国有1691万视力残疾人,但仅有36所盲人学校,差不多一个省才有一所。许多中国偏远地区的盲人孩子,至今还无法得到相应的专属教育。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2-03/175966.html

无相关信息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