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爱才艺的西梁村人


    曾照美 文/图

    放下农机具、离开小四轮、走出棉花地、甩掉身上的灰尘,拿起小提琴、二胡、打开电子琴,或是已不多见的扬琴亦或板胡等乐器,就可以在自家小院里来一段独奏,或者相约几位乐器爱好者在树阴下一起伴奏,让那些爱唱、爱跳的同村人也来一段,放松一下劳作了一天的身心。

    这只是新疆沙湾县商户地乡西梁村村民们生活的一个片段,这一切还得从70岁高龄的老人倪好竽说起。

    因为喜欢才执着

    倪好竽上世纪60年代在县上、公社里的宣传队呆过;70年代当过民办老师、在石河子和昌吉秦腔剧团伴过乐、搞过创作;80年代包产到户后他回到西梁村开始务农;到90年代初已当过十年队长的他,从此再没有离开过西梁村。

    从13岁就开始学习拉二胡的倪好竽在种庄稼时也没有放弃他的爱好,无论农忙还是农闲他总会抽空把他的唢呐、二胡、板胡、干鼓、爆鼓、手锣、扬琴等十来种乐器,搬到小院或在客厅里吹拉弹唱一会,或者拿出来擦擦灰尘,或者进行小品、表演唱、板快等的创作,然后农闲时就教给村上有表演才能的村民们。

    “我这些乐器每个都有它的来历,我很希望我的儿子们或孙子们有喜欢的,等我不在了就可以把乐器都送给他们,如果没有人喜欢,我就让儿子把乐器和我埋葬在一起。”倪好竽笑着说。

    自发组成伴奏团

    村上有了倪好竽这样一个好热闹又热心的老人,很多村民被他的乐器所吸引,被他的才艺所折服,纷纷向他学习,也有本身就会其他乐器的村民们自发和他一起,组成了西梁村的伴奏团。

    “现在我们村上固定的伴奏人员就有七八个,基本上都是跟倪老人家学的,只有拉小提琴的张鸣不是跟他学的,我们村上只要演倪老人家编导的节目,都是他们自己伴奏,村上能演节目的人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了。”西梁村党支部书记王学理说。

    倪好竽说,自己伴奏好处多,可以根据农民演员自身情况,需要把调起高点也行,起低点还行,如果想多唱一遍或多跳一段可以随时调整,这样也给他们省了不少买光碟、磁带还有VCD和录音机的费用,因为他们的乐器都是自己买的,也有的是自己做的,而没有电的时候大家一样可以在一起娱乐,只要有乐器在。

    “现在村上会乐器的人越来越多了,如果伴奏团的人员谁有事,活动的时候来不了,随便再找一个都能补充上,不误给大家伴琴。”王学理说。

    节目进城上电视

    “今年过八月十五的时候,倪老说他家来亲戚了,需要演奏。我就在自家院子里拉了会儿小提琴,我媳妇唱歌,把音响接到院子里就行了。”张鸣说。

    张鸣说,他家来亲戚朋友的时候,也会请倪好竽和其他会乐器的、还有爱唱歌的村民来他家一起伴奏娱乐,其他村民家来人了需要他们这帮音乐爱好者去助兴,他们会很乐意去的,他除了拉小提琴还会笛子、口琴、电子琴等,都是他自学的。

    西梁村的这些音乐爱好者们,不仅以这种家庭聚会方式丰富着精神文化生活,村上的文艺活动更是少不了他们。

    “我们村的文化生活在全县各乡镇的村上都可以说是少有的好和丰富,如果乡上有啥文艺演出任务我们村上从来没有害怕过,有自己的伴奏团,有人编导,参与的人也多,年龄大的七十多岁,小的二十多岁,老人家到现在光在我们村上至少培养了200多名农民演员了,如果倪老人家不在我们就没有主心骨了。”王学理说。

    最让王学理难忘的还是1997年。当时县上举办庆丰收农牧民文艺汇演时,倪好竽创作的长达18分钟的快板《夸西梁》节目被全程录制,在沙湾县电视台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虽然倪好竽得过很多次优秀创作奖、编导奖,但他认为,文艺作品创作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形式要多种多样、不能千篇一律,内容也要紧跟时代才有人喜欢。

    几十年来,倪好竽每一次的创作手稿虽然都发黄了,后来有打印的也都翻烂了但他还留着,他希望留给孩子们或喜欢的人做纪念。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农机具 庆丰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