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燕 李梅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重要作用,它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然而,如今农村教育面临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结构不尽合理、教师年龄逐渐老化等诸多问题。如何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越来越成为时代的焦点课题。山东省昌邑市创新建立教师科学流动机制,破解城乡师资力量均衡难题。
科学安排部署是破解城乡师资均衡难题的首要因素。2010年8月,昌邑市教育部门研究制定了《关于建立健全教师科学流动机制促进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城乡交流教育干部教师考核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意见由昌邑市政府转发,为整个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建立科学的交流模式是破解城乡师资均衡难题的关键措施。昌邑创造性地构建起“四位一体化”交流模式。政策性干部交流。即深入实施教育干部定期交流轮换制度,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联盟性教师交流。即通过实施合作式、联盟性的“校联校”工程,统筹规划城区学校对农村学校的支援工作,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联盟”关系。示范性学科交流。即深入实施“示范教学”工程,组织教研员和骨干教师组建十个示范教学团,定期到农村中小学开展巡回教学示范课活动。轮换性团队交流。即实行镇域内“教师教学团队”定期交流轮换制度,按学段组成包含各学科的教学团队,并在不同农村中小学中轮换任教。
建立健全四项保障机制,力促交流活动顺利实施。首先,教育部门、镇街区教育办和学校层层建立了领导管理机构,切实加强对交流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其次,建立健全了相关的人选推荐、培训、考核、管理和奖惩等制度。再次,建立了“灵活标准、属地管理、层层负责”的活动经费保障机制,给予参与交流的干部和教师一定的奖励性岗位补助。最后,明确交流人员的范围和条件,德能勤绩综合考虑,确保交流人员的高素质、高水平。
通过全面统筹配置城镇学校与乡村学校师资力量,真正实现了优质师资在全市范围内的合理流动,提高了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推动了全市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是实现了优质师资的真正共享。全市近400位名师、名校长参与到交流活动当中。一所名校带动三至五所农村学校或者薄弱学校,一名优秀交流教师培养带动三至五名的青年教师。二是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氛围进一步浓厚,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在原来基础上有显著提高。三是辐射带动效果明显,按照“由点到面,区域推进,辐射带动,共同发展”的原则将交流活动推向深入,并从创新教育管理体制、深化办学体制、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考核奖惩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和完善了促进教育均衡、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出现了文山中学、东隅小学等一大批创出了先进典型经验的学校,涌现出了一大批热心农村教育事业并取得丰硕成果的名师,受到了当地学生和家长的普遍认可。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11-30/175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