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凯旋之后的清醒认识


    黄璟 本报记者 孙维福

    以解决全省3600万农民出行便利,推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己任,8年来,浙江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在农村公路实现全面通达的同时,抓住时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着眼于交通自身全面协调发展,推进公路、水路共同发展和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协调和衔接。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浙江还着眼于农村公路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一系列农村公路建设体制、管理机制、养护模式、客运政策,为全省建立现代交通运输服务体系,提供了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决定性、长效性的借鉴样本。

    新的成就

    经过8年努力,浙江一举改变了农村交通的落后面貌。目前,全省等级公路通村率达100%,路面硬化率达到100%,农村班车通村率达到91%。

    抽样调查表明:全省80%以上的村民15分钟之内可到达乘车点,90%的村民出行次数明显增加,到乡镇集贸市场的时间减少约70%,到县城的时间减少65%;每年减少车辆运输成本约2000万元、旅客在途时间损失约6亿元、货物损失约10亿元,充分满足了农民“走得了、走得快、走得好”的出行要求。据估测,2003~2010年全省农村公路建设拉动GDP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对年均GDP贡献率达0.5%,创造就业岗位约30万个。

    新的思考

    看到取得如此巨大的成效,省内尤其是交通系统内部,有的人觉得可以松口气了;看到本省农村公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不少人认为已经“差不多”了。

    可在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看来,所有的“差不多”,实际上却是“差很多”。他告诫说,浙江农村公路的发展,还远未达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交通工作者,决不能有丝毫的自满,绝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在基本形成农村公路通达、成网之后,郭剑彪认为,今后全省农村公路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扩面”。

    这个“面”,比之8年来的通村、联网公路建设,难度更高,工作量更大。因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率目前仅为45.5%,尚需下大功夫让更多农民尽快享受城乡一体化交通服务。如何做到农村交通运输更安全、更方便、更有保障,还有许多政策、管理细节需要进一步完善。如何让10万公里农村公路得到更为精心的养护,如何加快农村公路临水临崖、高落差等路段的安全保障工程建设,都需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需要继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老的问题刚刚开始着手解决,新的任务已经随之而来。诸如怎样打破过去以县城为中心的单一路网辐射格局,加快完善中心镇、中心村的客运场站、客运网络?怎样实现公路、水路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无缝对接,构建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如何适应电子商务和网购市场的兴起?

    新的目标

    新的发展阶段,浙江交通人肩负的使命庄严而厚重。

    面对新的形势,浙江交通系统已经形成共识,在今后的农村公路事业发展中,要大胆运用城乡交通一体化思路,以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努力破解当前城乡交通二元分割的难题,全面推进城乡融合,以浙江交通的转型发展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兄弟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些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了《浙江农村公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攻坚目标之中:

    一是农村公路网。继续提高农村公路网络化水平。“十二五”期间,全省农村公路要实现“1127”目标,即农村公路总里程突破10万公里,达到10.2万公里,农村公路密度超过100公里/百平方公里,力争完成新改建县乡公路约2000公里,农村联网公路约7000公里。争取到“十二五”末,基本形成以连接省级中心镇、省级规划港站物流产业集聚区的重要县乡公路和集疏运公路为骨干,以连接省级中心村的农村通村公路及联网公路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

    二是安全保障网。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安全设施。计划实施农村公路安保工程1.5万公里,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危病桥改造,提高农村公路抗灾能力;逐步提高农村公交营运线路安全保障条件,实现农村公交营运线路安全设施完好率95%以上。同时,完善农村公路标志标线,争取到2015年底完成全省70个县(市、区)的农村公路指路标志体系建设,使县道、乡道、村道标志标线设置率分别达到95%、90%、80%;进一步推进农村公路标志标线规范化管理,更好地满足农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要求。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新农村建设 可持续发展 绿化 农民群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