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让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


    本报讯(记者高文)如何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让农民既有稳定的经济收益,又有植树造林、保护生态的积极性?“壮大林下经济工作,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引向深入,引导农民走一条不砍树也能致富的发展之路,确保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在全国林下经济现场会上开出“良方”。

    据了解,林下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林业生产方式和经济现象,目前全国正处于起步阶段。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主要内容。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每亩林地直接产出率由2003年的84元提高到了2010年的198元;另一方面,农民植树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有力地促进了生态建设。

    目前,全国已勘界确权25.24亿亩集体林地,占集体林地总面积的92.23%,其中发证林地面积21.7亿亩,占确权林地总面积的85.97%。针对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任务今年可以基本完成,林改即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情况,贾治邦认为,如何确保农民群众有积极性、有能力依靠经营山林发家致富,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才是林改成功的关键所在和主要标志。当前,全国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即将完成,帮助农民通过发展林业实现增收致富显得尤为迫切,这关系到林改成果的巩固与扩大,关系到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如果不能通过经济利益,让农民既有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又有保护森林的主动性,林改就会功亏一篑,甚至对森林资源造成严重破坏,对林业发展造成重大损失。

    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推进全国林下经济发展,贾治邦指出,林下经济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发展任务重。要切实把这件事关林改成败和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办好,发展林下经济要结合实际,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的种类与规模,允许发展模式多样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要大力培育主导产业、优势产品和重点产区,推进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经营。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受益者出资等方式,多渠道筹集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尽快提高补偿标准,调动农民管护生态公益林的积极性。另外,各级林业部门要加强对林下经济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与技术培训。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林地 森林资源 发展林业 生态公益林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