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新闻 > 三农新闻

丁非和她的“生命图书馆”


    □□蒋培玲

    八月的午后,纪录片导演王雨生(化名)坐在上海市闵行区一居民社区食堂里,向几个年轻人讲述他的人生经历:“我出生在河南的一个小村庄,19岁那年,因父母逼婚离家出走。为了维持生计,我洗过盘子,当过酒保,干过摄像助理,最终机缘巧合,有幸加入到一个慈善基金会组织,成为一名帮助艾滋病患者的义工……”

    此时,王雨生不是演讲者,而是一本由陕西女孩丁非创办的“生命图书馆”内的“藏书”。食堂内,被丁非请来一起讲故事的还有五人,他们都是一本本的“生命图书”,他们将用自己生命历程中的欢笑、悲伤、成功和失败,开启他人心灵深处的另一种阅读。另一种心灵的阅读

    高三之前,“生命图书馆”创始人丁非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但那并不是一段愉快的经历。在丁非看来,奶奶为人苛刻、吝啬、重男轻女,她和奶奶的关系一直比较淡漠。与奶奶生活在一起的那几年,并没有给她留下太多的美好回忆。

    2005年,丁非在参加一次公益活动时结识了一位台湾老师,交谈中受益匪浅。于是丁非决定和奶奶面对面谈一次,她想听听奶奶的故事,想了解奶奶为什么是这样的人,奶奶本身的家庭环境对她有什么影响。不过丁非的想法并未实现,因为奶奶突发心脏病去世了。回故乡参加奶奶的葬礼时,丁非听亲戚们讲起太爷爷、太奶奶的故事,忽然感觉和他们建立了强烈的联系,内心特别踏实。

    起心动念,2010年,丁非和周言舞创办了一个名为“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的公益组织,首先推出“盐和米”公益活动,即让年轻人近距离聆听老年人的故事,彼此建立生命的连接。2011年,这两个20岁出头的女孩再次发起“生命图书馆”活动,将一个个有故事的人“藏”入“馆”内。目前,像王雨生一样的“生命图书”有23本,其中有从公司辞职后回归田野的人,有学过心理咨询、现在儿童英语培训机构做老师的人,有不断往返于美国和中国之间,做任何事情都要问一下自己“为什么”的美籍华人……每本“书”并没有特定的选择标准,但生命经历比较独特,特别是在面对人生选择时。以生命传导生命

    “以前觉得这种公益性的活动,都是名人们用来作秀的,”参加过5月份“生命图书馆”活动的一名读者说:“我很惊讶有那么多人愿意站出来分享,不为任何利益。”

    为了确保读者找到他们有兴趣的图书,丁非她们会在每次活动前一段时间,把参与活动的“生命图书”的简介放在网上,供读者查阅。读者可以先在网上报名,选择自己想要阅读的“图书”,之后面对面参与。每次“图书”的“阅读”时间大约一个小时,前20分钟是“图书”们的讲述,剩余时间留给读者提问和互动。

    同时,丁非会在每本“书”与读者见面之前,对他们进行能力建设的培训,其中包括生命敏感度的训练,心理咨询方面的训练等。“他们所进行的是生命工作,作为生命工作者,他们要有能力和其他生命建立联系,也要往内观,能够有能力进行自省。”丁非说。

    “我正面临着很多选择,希望她的经验可以让我汲取一些力量。”20岁的韩媛媛说道。作为一名从河南到上海来实习的学生,韩媛媛在一番斟酌之后,挑选了一本名为《平凡人的勇气》的“书”,直面一个名叫李迈雷的女子。这本“书”在她30年人生的后半段,遭遇了多种挑战:疾病、学业中断、事业发展遭遇瓶颈、亲人离去,但她依然笑对人生。用分享点燃希望之火

    “我们就是致力于通过这样一种分享他人阅历的方式,来帮助引导人们,特别是青年人尊重他人的生命,善待自己的生命。”丁非说。

    为了能够把这项事业办下去,“人·间关系”社区发展中心公益组织成员都在无私奉献,每位成员的月薪只有1500元。为了节省开支,周言舞把自己2000元的月薪降到了1500元。同一团队的丁非,工资稍比周言舞高些,对此周言舞善解人意:“我已经结婚了,日常生活有家庭可以依赖,但是丁非她们还是单身,要自己负担吃穿住行,生活压力大很多。”

    据介绍,“生命图书馆”平均每场活动的花费都在5000至6000元,目前全部依靠公益创投资金。为了鼓励这种新公益活动,在上海市民政局举办的上海社区公益创投大赛活动中,“盐和米”和“生命图书馆”分别中标,获得了15万元和17万元的资助。


点击支持一下 共有条评论 发展中心 回归 海来
零零教育社区:农/牧/渔/林业:交流

零零农业信息网

http://farm.00-net.com/

| 豫ICP备09039788号

Powered By 零零农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