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张凤云
水,对于山区的农民来说是个永恒的话题。
8月4日,记者来到了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铁边城镇铁边城村。村民李宝荣大爷的婆姨正在水龙头前洗菜做饭。洗完菜的水,李大娘准备用来冲厕所。李大爷不太爱说话,但是提到水,老人深埋在心底几十年的记忆似乎一下子被勾了起来。
“黄土高原水缺得厉害。上世纪80年代,很多山里的老百姓就在山顶挖个土窖,等着下雨。”雨水算是收集起来了,但由于是土窖免不了浑浊,遇到刮风下雨的日子,窖里的水牲口都不喝。老百姓没办法,便用桶装了,放在家里沉淀。
“那时候,你随便走进哪家,都能看到窑里窑外摆着大大小小的桶和脸盆,都是用来装水的。”记者正和李大爷聊着,另一位刚好经过的老人插话说:“我们年轻的时候,可不比现在。这黄土高原十年九旱,有泉眼的地方还好,没有泉眼的地方,再碰上天不下雨,就只能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要跑一两公里才能找到点水。时间长了,有些人的肩膀被扁担压得一边高一边低。住在山上的村民更苦,只能背水,驼背的人很多。”
老人告诉记者,那时候水可金贵了,一盆水洗完脸再用来喂猪,洗了菜沉淀一下再拿去饮牛。后来包产到户,大牲口也分到了户,有的人家就用牲口驮水吃,结束了肩挑背扛的日子。
“90年代就开始打水井了,后来国家出台政策,农民每打一口井和每建一口窖国家给一定的补助,于是家家户户打井建窖。”国家政策给老区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李大爷记得很清楚,“从那以后,老百姓就不用担心没水喝了。”
铁边城的村民们在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掀起了挖井建窖的热潮,吃水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而山区老百姓的吃水安全问题也被提上了政府的工作日程。
“水是关系到老百姓健康的民生课题,我们政府部门非常重视。为了解决有些地方水的含氟量比较高的问题,从2004年以后,我们就开始集中供水了,采用的是地下600米以下洛河层的水,因为这个层面的水质比较好。”铁边城镇镇长邱文斌告诉记者。
“现在的人可享福,水龙头一拧,水就有了。”李大爷带着记者参观了他家干净明亮的淋浴间和水冲式厕所,“以前吃水都得人去挑,更别说洗澡了,你看现在。”李大爷一拧开关,热水便从喷头里冲了出来。发自内心的快乐洋溢在老人黝黑的脸上,皱纹似乎都有些舒展了。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8-09/1704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