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社记者施雨岑觉果
“你们自己过来看,这个模板至少弯了5公分!如果继续按这个样子做,你们趁早给我拆了重建!”
6月8日上午,西藏拉日铁路(拉萨至日喀则)茶巴朗隧道出口处的涵洞工程工地上,朱锦堂收起测量卷尺,严厉地对现场监理说。他掏出别在衬衫口袋上的笔,翻开深蓝色的工程日记本用力写道:“DK42+328涵洞,跑模严重……”
自2001年7月参加青藏铁路建设以来,朱锦堂已记不清写满了多少本这样的工程日记。10年间,作为青藏铁路公司筹备组工程建设部负责人、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工程部副部长、铁道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青藏监督站站长、拉日铁路总指挥部安质部负责人,朱锦堂在2000多公里长的高原铁路线上来回奔波,实践着他“愿做一颗为中国高原铁路奠基的石子”的人生理念。
1985年7月,毕业于武汉铁路桥梁学校铁道桥梁专业的朱锦堂被分配到兰州铁路局西宁铁路分局哈尔盖工务段,成为一名技术人员。2001年7月,已经成长为一名技术全面、经验丰富的铁路工程项目建设管理者的朱锦堂,被调往青藏铁路公司筹备组,开始了5年的青藏铁路建设历程。他调任青藏铁路公司之后的第一个任务,便是参与铁道部第一设计院在唐古拉山越岭地段的选线工作。
“青藏铁路是我们所有参建人员的孩子,我们看着它一点点地建成,到完善,到全线运营。”2006年7月1日,坐在从格尔木发向拉萨的第一列火车上,朱锦堂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在他身后的工地上,无数颗平凡的石子汇聚成坚实的铁路路基,如同“天路”伸出臂膀一般,沿拉萨河蜿蜒南下,穿越深深的雅鲁藏布江峡谷,在雪域腹地续写着“钢铁巨龙”的传奇。
声明
来源:互联网
本文地址:http://farm.00-net.com/news/3n/2011-06-17/167665.html